见《植物名实图考》。为万寿菊之大者,详该条。
见活幼心法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心痛。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生平不详。编有灸法专书《西方子明堂灸经》,八卷。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救苦丹第二方,见救苦丹条。
病证名。痢疾的一种类型。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八。又名蛊痢。由于患者正气内亏,感染毒疠之气,邪与气血相搏,入于肠胃,毒气蕴积,值大肠虚者,则便痢血,其特点为排出物如鸡鸭肝片。由于毒气盛热,侵入脏腑,
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热夜啼。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善治水蛊症,常用干丝瓜、巴豆为丸。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两侧胁部里急牵紧。参胁痛里急条。
指表有热而里有寒的证候。如平素脾胃虚寒,又感外邪。症见发热无汗、头痛咳嗽、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胖,微黄浊苔,脉浮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