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膏淋

膏淋

病名。又名肉淋。指淋症而见小便如米泔或脂膏者。多因肾虚不固或湿热蕴蒸下焦所致。《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故与小便俱出也。”《证治要诀·淋闭》:“有似淋非淋,小便色如米泔,或便中有如鼻涕之状,此乃精液俱出,精塞窍道,故便欲出不能而痛,……此即膏淋。”治宜补益脾肾,固涩脂液为主。方用鹿角霜丸菟丝子丸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膏淋因湿热蕴蒸下焦所致者。尿出时灼热,涩痛较虚症明显。《医碥·淋》:“膏淋,湿热伤气分水液浑浊,如膏如涕如米泔。”治宜清利湿热为主。方用草薢饮、八正散海金沙散等。参淋条。本证可见于乳糜尿、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等疾患。

猜你喜欢

  • 剑横秋水

    病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系物击所现伤痕,色白或带焦黄,中央略厚,两边薄些,正中横于青睛之上,故曰剑横秋水。”即剑脊翳。详该条。

  • ①即前臂。又称下膊。指肘以下,腕以上的部分。《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下肘内,循臂内后廉。”②上肢由肩至腕部分。即上臂和前臂的合称。《类经图翼》:“肘之上下皆名臂。”

  • 肉分

    肌肉的纹理。《素问·气穴论》:“肉分之间,谿谷之会。”

  • 舌缩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又名舌短、阴强舌。因寒凝胸腹者,症见舌缩而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治宜温中祛寒。因心脾积热者,症见舌缩难言,蒸蒸发热,脉沉而数,治宜清心开窍。

  • 目晕

    病证名。其义有二:①指沿黑睛与白睛交界处出现的灰白色环状混浊。《诸病源候论》卷廿八:“肝藏血,血气不足,则肝虚,致受风邪,风邪搏于精气,故精气聚生于白睛之上,绕于黑睛之际,精彩昏浊,黑白不明审,谓之目

  • 麦花散

    《类编朱氏集验方》卷五方。大麦曲、芫花(醋浸一宿,煮干,炒)各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食后柳枝煎汤调下。治肺气胀实,喘急胸满。

  • 口角流涎

    病证名。①病在中焦,胃热则流热涎,脾虚则流冷涎。症见涎唾从口角流出,绵绵不已,睡时尤甚,以致浸淫口角及下唇,皮肤红赤,湿烂生疮。治法若因胃家有热者,宜清胃泻火。用清胃散加减;若因脾家虚寒者,宜温中补脾

  • 豕膏

    ①《灵枢经·痈疽篇》方。猪脂。炼净,冷食。治猛疽,痈发于嗌中。②《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当归半斤,猪脂、白蜜各一斤。先以当归浓煎取汁,与炼过猪脂同熬,去水气,入白蜜再熬少顷,滤净收贮,不时挑

  • 万病验方

    见简易备验方条。

  • 独茅根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仙茅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