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蕤仁

蕤仁

《中国药典》:蕤仁

药材名称蕤仁

拼音Ruí Rén

英文名NUX PRINSEPIAE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蕤核Prinsepia uniflora Batal . 或齿叶扁核木Prinsepia uniflora Batal. var. serrata Rehd.的干燥成熟果核。夏、秋间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肉,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卵圆形,稍扁,长7~10mm,宽6~8mm,厚3~5mm。表面淡黄棕色或深棕色,有明显的网状沟纹,间有棕褐色果肉残留,顶端尖,两侧略不对称。质坚硬。种子扁平卵圆形,种皮薄,浅棕色或红棕色,易剥落;子叶2,乳白色,有油脂。无臭,味微苦。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性味甘,微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养肝明目,疏风散热。用于目赤肿痛,睑弦赤烂,目暗羞明。

用法用量5~9g。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蕤仁

药材名称蕤仁

拼音Ruí Rén

别名蕤核(《本经》),蕤子(《本草拾遗》),白桵仁、棫仁、美仁子(《药材资料汇编》)。

出处雷公炮炙论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单花扁核木的干燥成熟果核。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洗净,晒干。

原形态单花扁核木,又名:棫、白桵(《尔雅》),桵(《说文》),椹(《药性论》),蕤李子(《救荒本草》),山桃、小马茹子、马茹。

落叶灌木,高达1.5米。茎多分枝,外皮棕褐色;叶腋有短刺。单叶互生或丛生;柄长1~5毫米;叶片线状长圆形,狭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6厘米,宽5~10毫米,先端钝,有小突尖或微凹,基部楔形,两侧下延成叶柄,全缘或具疏锯齿。花1~3朵簇生叶腋,直径约1.5厘米,花梗长5~10毫米;萼筒杯状,裂片5,阔而短,绿色:花瓣5,近圆形,有爪,白色;雄蕊10,花药卵圆形,花丝短;雌蕊子房卵圆形,花柱插生于近基部处,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直径1~1.5厘米,熟时黑色,表面微被蜡质白粉。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坡或川河间沙丘上。分布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南。主产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干燥果核呈稍扁的类心脏形,两侧略不对称。表面浅棕色至暗棕色,有深色的网状沟纹。质坚硬。敲开硬壳,内含扁平类圆形或心脏形的种子,种皮棕色至暗棕色,子叶2片,白色肥厚,富油性。气无,味微苦。以浅棕色、饱满肥实者为佳。

化学成分种子含水分10.36%,灰分1.72%,蛋白质3.53%,脂肪7.57%,纤维56.91%。种仁含油脂36%。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或敲去内果皮取种仁用。

性味甘,寒。

①《别录》:"微寒,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寒。"

归经入肝、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三经。"

②《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热,养肝,明目。治目赤肿痛,昏暗羞明,眦烂多泪,鼻衄。

①《本经》:"主心腹邪结气,明目,目赤痛伤泪出。"

②《吴普本草》:"补中强志,明耳目。"

③《别录》:"目肿眦烂,齆鼻,破心下结痰痞气。"

④《药性论》:"治鼻衄。"

⑤《本草拾遗》:"生治足睡,熟治不眠。"

⑥《本草蒙筌》:"专治眼科,消上下胞风肿烂弦,除左右眦热障胬肉,退火止泪,益水生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外用:去油研成膏点眼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经疏》:"目病非关风热,而因于肝肾两虚者,不宜用。"

复方①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痒痛,隐涩难开,昏眩赤肿,怕日羞明,不能远视,迎风有泪,多见黑花:脑子(研)二钱半,蕤仁(去皮壳,压去油)二两。上用生蜜六钱,将脑子、蕤仁同搜和,每用少许点之。(《局方》春雪膏)

②治眼病翳遮瞳人,视物不明,有云气之状:蕤仁(去皮、尖)三分,当归身、甘草各六分,防风八分,黄连(拣治)二钱(锉如麻豆大,水一大碗,煎至一半入药)。上件锉如麻豆大,蕤仁别研如泥,同熬,滴在水中不敌,入去沫蜜少许,再熬少时为度,令病人心静点之,至目中微痛,日用五、七次,临卧点尤疾效,但欲多点,使药力相继也。(《兰室秘藏》百点膏)

③取下翳膜:㈠蕤仁(去油)五分,青盐一分,猪胰子五钱。共捣二千下,如泥,罐收,点之。(《纲目》拨云膏)㈡蕤仁一两(去油),入白蓬砂一钱,麝香二分,研匀,收点之。(《纲目》)

④治赤烂眼:㈠蕤仁(去皮)四十九个,胡粉(煅如金色)一鸡子大,研匀,入酥一杏仁许,龙脑三豆许,研匀,油纸裹收,每以麻子许,涂大小眦上,频用取效。(《近效方》)㈡蕤仁、杏仁各一两,去皮研匀,入腻粉少许为丸,每用热汤化洗。(《经验良方》)

各家论述《医林纂要》:"白蕤仁,功略同酸枣仁,生则咸多,布散神明之用;熟则甘多,安定神明之主。人知其治目疾,而不知其能补心久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蕤仁

药材名称蕤仁

拼音Ruí Rén

英文名Hedge Prinsepia Nut

别名蕤核、蕤子、白挼仁、棫仁、美仁子、单花扁核木、蕤李子、山桃、小马茹子、蕤核

出处出自1.陶弘景:蕤核,今从北方来,云出彭城间。形如乌豆,大圆而扁,有文理,状似胡桃,今人皆合壳用为分两,此乃应破取仁秤之,医方惟以疗眼。

2.《蜀本草》:《图经》云,蕤核树生叶细似构杞而狭长,花白,干附茎生,紫赤色,大如五味子,茎多细刺,六月熟。今出雍州。五月、六月采,日干。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单花扁核木的核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nsepia uniflora Batal.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洗净,晒干。

原形态单花扁核木 灌木,高达1-2m。茎多分枝,树皮红褐色或棕褐色,幼枝灰绿色或灰褐色,具较细短刺或叶腋有短刺。单叶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具短柄;叶片狭长椭圆形至条状披针形,长2-5.5cm,宽6-8mm,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或近基部全缘。花两性;单生或3朵簇生;萼筒杯状,5裂;花瓣5,白色;雄蕊10,2轮,花丝很短,花药黄色;子房上位,花柱侧生,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熟时紫黑色,直径8-12mm,被蜡质白粉,萼片宿存;核扁卵形,有网状花纹。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100m的山坡、河谷等处的稀疏灌丛中或干旱沙丘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南、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果核呈扁心脏形或扁卵形,两侧略不对称,长7-10mm,宽6-8mm厚3-5mm。表面浅棕色至暗棕色,有深色的网状沟纹,常有棕褐色果肉残留。质坚硬,敲开果核后,可见种子为扁平的类圆形或心脏形,长6-7mm,宽约5mm,厚约2mm,种皮红棕色,膜质,两面有深色纵脉纹3-5条,尖端侧有淡色短种脐,圆端有合点,两者之间有深色种脊;子叶白色肥厚,油质,气无,味微苦。

以浅棕色、颗粒饱满肥厚、表面纹理清楚者为佳。

显微鉴别 内果皮横切面:由多层排列紧密的石细胞组成,石细胞多为长圆形,长条形,少数类圆形,直径14-130μm,壁极厚,孔沟明显,中部常成环状断裂,偶有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种皮横切面:种皮外表皮为3-4列棕色细胞,有时可见壁孔,其下为数列颓废的薄壁细胞,种皮的内表皮为1列无色大型薄壁细胞,外胚乳颓废,内胚乳1列,含油滴。

化学成分种子含水分10.36%,灰分1.72%,蛋白质3.53%,脂肪7.57%,纤维56.91%。种仁含油脂36%。幼枝含氰(cyanogen)。

鉴别(1)取粉末0.5g,置带塞试管中,加5%硫酸溶液3ml,充分混合,试管口放一用三硝基苯酚钠溶液湿润的滤纸条,塞紧,将试管置40-50℃水浴中加热10min,滤纸条由黄色变砖红色。(检查氰甙类)(2)薄层色谱 取样品0.5g,加等量碳酸钙(CaCO/3)共研碎,放入具塞三角瓶内,加石油醚(60-90℃)4ml浸泡过夜后,吸去石油醚,吹干,再加入乙醇4ml冷浸过夜,用乙醇浸液点样,以苦杏仁甙作对照,吸取上述二溶液分别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乙醇(2: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碘蒸气熏后,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或敲去内果皮取种仁用。

性味甘;寒;无毒

归经肝;心;脾;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热;养肝明目;安神。主目赤肿痛;昏暗羞明;眦烂多泪;夜寐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去油研膏点眼;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痒痛,隐涩难开,昏眩赤肿,怕日羞明,不能远视,迎风有泪,多见黑花:脑子(研)二钱半,蕤仁(去皮壳,压去油)二两。上用生蜜六钱,将脑子、蕤仁同搜和,每用少许点之。(《局方》春雪膏)②治眼病翳遮瞳人,视物不明,有云气之状:蕤仁(去皮、尖)三分,当归身、甘草各六分,防风八分,黄连(拣治)二钱(锉如麻豆大,水一大碗,煎至一半人药)。上件锉如麻豆大,蕤仁别研如泥,同熬,滴在水中不散,入去沫蜜少许,再熬少时为度,令病人心静点之,至目中微痛,日用五、七次,临卧点尤疾效,但欲多点,使药力相继也。(《兰室秘藏》百点膏)③取下翳膜:一蕤仁(去油)五分,青盐一分,猪胰子五钱。共捣二千下,如泥,罐收,点之。(《纲目》拨云膏)二蕤仁一两(去油),入白蓬砂一钱,麝香二分,研匀,收点之。(《纲目》)④治赤烂眼:一蕤仁(去皮)四十九个,胡粉(煅如金色)一鸡子大,研匀,入酥一杏仁许,龙脑三豆许,研匀,油纸裹收,每以麻子许,涂大小眦上,频用取效。(《近效方》)二蕤仁、杏仁各一两,去皮研匀,入腻粉少许为丸,每用热汤化洗。(《经验良方》)

各家论述1.《医林纂要》:白蕤仁,功略同酸枣仁,生则咸多,布散神明之用;熟则甘多,安定神明之主。入知其治目疾,而不知其能补心久矣。

2.《本经》:主心腹邪结气,明目,目赤痛伤泪出。

3.《吴普本草》:补中强志,明耳目。

4.《别录》:目肿眦烂,破心下给痰痞气。

5.《药性论》:治鼻衄。

6.《本草拾遗》:生治足睡,熟治不眠。

7.《本草蒙筌》:专治眼科,消上下胞风肿烂弦,除左右眦热障胬肉,退火止泪,益水生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楝叶

    药材名称楝叶拼音Liàn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叶。夏、秋采,晒干。药理作用苦楝子叶的水提取液(2~5%)可防止蚱蜢、蝗虫等对植物之侵害,而对人、畜无毒,其有效

  • 羊角棉

    药材名称羊角棉拼音Yánɡ Jiǎo Mián别名小鸡骨常山、闹狗药来源夹竹桃科羊角棉Alstonia mairei Lev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贵州、云南。功能主治解毒,

  • 苦生叶

    药材名称苦生叶来源玄参科苦生叶Torenia vagans Rox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牙痛,口腔炎,小儿疳积。用量3~5钱。外治外伤感染,毒蛇咬伤

  • 雷蘑

    《全国中草药汇编》:雷蘑药材名称雷蘑别名青腿子、巨陡头、口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雷蘑Clitocybe gigantea (Sow. ex Fr.) Quel.,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草

  • 深山黄堇

    《全国中草药汇编》:深山黄堇药材名称深山黄堇拼音Shēn Shān Huánɡ Jǐn别名野芹菜、岩黄连来源罂粟科深山黄堇Corydalis pallida (Thunb.)Pers.,以根

  • 琉璃枝

    药材名称琉璃枝拼音Liú Lí Zhī别名挠胡子、鼠李子、黑格令、臭李子。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小叶鼠李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parvifolia Bunge[R.polym

  • 柳花

    《中药大辞典》:柳花药材名称柳花拼音Liǔ Huā别名杨花(《摘元方》),柳椹(《岣嵝神书》),柳蕊(《纲目拾遗》)。出处《本经》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性味苦,寒。①《本经》:"味苦,寒

  • 密花角蒿

    药材名称密花角蒿拼音Mì Huā Jiǎo Hāo英文名root of Compact Incarvillea别名密毛角蒿、红花角蒿、角蒿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密生

  • 过山消

    药材名称过山消拼音Guò Shān Xiāo别名少花信筒子、开喉箭来源紫金牛科过山消Embelia pauciflora var. blinii (Leveille) Walker,以根入药

  • 松树皮

    药材名称松树皮拼音Sōnɡ Shù Pí来源为松科松属植物中的马尾松、油松、思茅松等的树干内皮。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收敛,生肌。外用治烧烫伤,小儿湿疹。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焙干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