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藏菖蒲

藏菖蒲

药材名称藏菖蒲

英文名BHIZOMA ACORI CALAMI

别名白菖、菖蒲、泥菖蒲、臭菖、大叶菖蒲

来源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扁圆柱形,略弯曲,长4~20cm,直径0.8~2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节明显,节间长0.5~1.5cm,具纵皱纹,一面具密集圆点状根痕;叶痕呈斜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侧面茎基痕周围常残留有鳞片状叶基和毛发状须根。质硬,断面淡棕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众多棕色油细胞小点。气浓烈而特异,味辛。

鉴别(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增厚,棕褐色。皮层宽广,薄壁细胞作圈链状排列,有大型的细胞间隙,散有纤维束及叶迹维管束,叶迹维管束外韧型;内皮层明显。中柱散列多数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薄壁组织中散有棕色油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5ml,加热回流2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藏菖蒲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以氯仿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含量测定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

炮制除去杂质,切成片,晒干。

性味苦、辛,温、燥、锐。

功能主治温胃,消炎止痛。用于补胃阳,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白喉,炭疽等。

用法用量3~6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倒吊笔叶

    《中药大辞典》:倒吊笔叶药材名称倒吊笔叶拼音Dǎo Diào Bǐ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倒吊笔的叶。全年可采。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quo

  • 头顶一朵花

    药材名称头顶一朵花拼音Tóu Dǐnɡ Yì Duǒ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管茎过路黄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fistulosa Hand.-Mazz.采收和储藏

  • 大巢菜

    《中药大辞典》:大巢菜药材名称大巢菜拼音Dà Cháo Cài别名薇(《诗经》),垂水(《尔雅》),薇莱、巢菜、野豌豆(《品汇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箭舌豌豆(

  • 黄刺皮

    《中药大辞典》:黄刺皮药材名称黄刺皮拼音Huánɡ Cì Pí别名黄三刺皮出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的茎皮。4~5月间,开始出芽长叶时,砍取较租的

  • 藏菌陈

    药材名称藏菌陈拼音Cánɡ Jūn Chén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川西獐牙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ertia mussotii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 野甘草

    《中药大辞典》:野甘草药材名称野甘草拼音Yě Gān Cǎo别名香仪、珠子草(《福建民间草药》),假甘草、土甘草、假枸杞(《广西中药志》),四时茶(《闽南民间草药》),冰糖草(《广东中药》Ⅱ),通花草

  • 柴胡

    《中国药典》:柴胡药材名称柴胡拼音Chái Hú英文名RADIX BUPLEURI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 白九股牛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九股牛药材名称白九股牛别名牛角七、蜜油参来源五加科楤木属植物丛林楤木Aralia dumetorum Hand.-Mazz.,以根入药。秋冬采集,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辛、微甘,平。

  • 水珠草

    药材名称水珠草拼音Shuǐ Zhū Cǎo别名散积血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水珠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caea quadrisulcata (Maxim.)Fra-nch.et Sa

  • 《中药大辞典》:莼药材名称莼拼音Chún别名茆((诗经》),屏风(《楚辞》),凫葵(《毛诗传》),虊(《说文》),水葵(陆玑《诗疏》),水芹(《齐民要术》),露葵(《颜氏家训》),丝莼(《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