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之一。是在耳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方法。即按针麻要求在耳穴上针刺以进行手术。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使用针麻的外科手术,尤以颅脑、五官、颈、胸部手术为宜。通常按心藏神,肺主皮毛的藏象学说选取
秋令收敛之气。《素问·气交变大论》:“收气不行,长气独明。”
出《幼科发挥》。即百晬内嗽。详该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又名远志木蓝、虫豆柴。为豆科植物块根木蓝Indigofera neopolygaloides Hu的块根。分布贵州、云南。苦,寒。止痛消炎。治胃痛,胃肠炎,咽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大小便下血。《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血泄,热客下焦,而大小便血也。”详便血、尿血条。
书名。4卷。清·柯韵伯撰,余听鸿注。刊于1893年。余氏认为柯氏著述“条理疏畅,议论明晰”,遂将《伤寒论翼》的抄本予以补缀加注,据余氏自称,其补缀的阙字与柯氏原文微有不合之处。
《灵枢经》篇名。本文强调针刺之道,须明脏腑、阴阳、经脉、气血运行的终始,故名。内容叙述人体气血终而复始的周转循环,是以十二经脉为系统,并论述从寸口脉测候五脏之阴,从人迎脉测候六腑之阳的诊断方法。最后讨
【介绍】:见华自达条。
经穴名。其中,在上肢者称手三里,属手阳明经,位于前臂背面桡侧的上段,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曲池穴2寸处。在下肢者称足三里,属足阳明经,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介绍】:南宋医家。绍兴(1131~1162)年间为翰林医,兼太医局教授。与王继先等同校《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159年),充检阅校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