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生于肌体的多发性疽病。《外科启玄》卷六:“此九疽一生即有九处,初肿势甚重,当看人之虚实,毒之浅深,脓之稀稠,溃之迟早,验之五善七恶,或又二三处者亦轻也。”九疽,言其多发,实非发必九处,或类似今
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又作躬尾势、掉尾势。取直立位,两足稍分开,两手上举过顶,旋即转而向下,挺膝弯腰,使手掌尽量接近地面;若不能贴近地面,须配合足跟起落动作;随后挺身直立。《易筋经》:“膝直膀伸
证名。指两手背有发热感觉。《内外伤辨惑论·辨手心手背》:“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则手背热,手心不热,此辨至甚皎然。”亦为伤寒邪在表之证。《万病回春·伤寒》:“手心热者,邪在里
病证名。《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幼儿断乳纳食,值夏月脾胃主气,易于肚膨泄泻,足心热,形体日瘦,或烦渴善食,渐成五疳积聚。当审体之强弱,病之新久,有余者疏胃清热;食入,粪色白,或不化,健脾
证名。出《灵枢·经筋篇》。亦称口眼歪斜。指口眼向一侧歪斜的症象。多由经脉空虚,风痰乘袭所致。《医学发明·中风》:“中血脉则口眼斜。”《证治要诀》卷一:“中风之证,卒然晕倒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喉作响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新蒙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丹溪先生医书纂要条。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其形垂下如珠。”相当于直肠息肉,乳头状瘤及较小的赘皮外痔。
方书名。又名《续本事方》。10卷。宋·许叔微撰。约刊于12世纪中期。本书为补充《本事方》而作。包括治诸虚进食生血气、治诸积热等疾、治诸风等疾等22类。收载300余方,间附治验及论述。
见《本草便读》。即扁豆衣,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