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阳明疟

足阳明疟

病名。指疟发于足阳明者。《素问·刺疟篇》:“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方用大剂竹叶石膏汤等,参见三阳疟条。

猜你喜欢

  • 凝产

    见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即碍产。详该条。

  • 吴曜仙

    【生卒】:1892~1976【介绍】:名显宗。四川巴县人。先后就读于巴县医学堂、重庆官立医学校、重庆医学研究会公立医校、重庆存仁医学校等,并从内江王恭甫游。曾在重庆创办国医药馆、国医传习所。建国后历任

  • 疫喉自汗

    病证名。指患疫喉而汗自出。若汗出痧透,喉烂渐退者为顺症。反之,若得汗而痧仍隐,喉烂反盛者则为疫火太甚,邪毒不能外达,为逆证。治宜疏解透达。用粘子解毒汤加减。

  • 水仙桃草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水苦荬之别名,详该条。

  • 血瘤

    病名。出《外台秘要》卷二十四。多因火旺逼血沸腾,复被外邪所搏而成。症为瘤体色现紫红,软硬间杂,隐约若有红丝缠绕,偶有擦破则血流不止,常发于唇、颈、四肢。治宜凉血养血,滋阴抑火。用芩连二母丸化裁,相当于

  • 刘松泉

    【介绍】:明代医生。仪真(今江苏仪征)人。世医出身,在乡里行医,不分贫富,闻名于当地。

  • 手太阴经筋病候

    病证名。又名仲冬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手太阴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冬痹也。”

  • 肝主目

    肝开窍于目,其经脉连目系,上至额,与督脉会于巅。肝的精气盛衰,可影响视力的强弱;肝火上炎,可见两目肿赤,肝虚则见两目干涩、视物不明。《灵枢·脉度》:“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 偏差

    气功术语。是指练功者在练功过程中,由于选择功法不当,或操作未掌握要领,或因指导不当而致偏离正常,甚至发展到不可自制的程度,造成精神与肉体的痛苦。若出现胸腹胀痛,或头胀重如箍,甚至内气周身乱窜,外动不已

  • 鱼络

    指大拇指本节后内侧(大鱼际)的络脉。《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鱼络血者,手阳明病。”临床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如该处充血,多为里经即大肠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