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旋覆花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本草纲目》。为香薷之别名。②见《云南中草药》。为绣球防风之别名,各详该条。
①《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当归尾、川芎、赤芍药、生地黄、黄连、黄芩、栀子、石膏、连翘、防风、荆芥、薄荷、羌活、蔓荆子、菊花、白蒺藜、草决明、桔梗、甘草各等分。为粗末,水煎,食后服。治风热犯目,赤肿疼痛
病名。出《疡科准绳》卷四。即生于右臀下摺纹中之外痈。参见外痈条。
出《本草图经》。即大青盐,详该条。
《普济本事方》卷十方。厚朴(姜汁炙)、白术、天麻、硫黄各半两,全蝎(去毒)、防风、人参、肉桂各一分。为细末,酒浸、蒸饼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米汤送下。治小儿慢脾风,因吐利后虚困昏睡,欲生风痫。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臭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席疮之今称。见该条。
病证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五。亦名胎前泄泻。孕妇脾肾素虚,外受风寒暑湿之邪,内伤饮食生冷;或肾阳不能上蒸脾土,脾失健运;及肝气乘脾而致腹痛泄泻。伤于风寒者,泄泻清稀,腹痛肠鸣。治宜散寒化浊,方用藿
见西晋·崔豹《古今注》。即蝌蚪。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