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长石

长石

《中药大辞典》:长石

药材名称长石

拼音Chánɡ Shí

别名方石(《本经》),直石(《吴普本草》),土石(《别录》),硬石膏(《纲目》)。

出处《本经》

来源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矿石

原形态斜方晶系。晶形板状或短柱状,惟不多见,一般成致密粒状、大理石状集合体。颜色白灰、淡蓝、淡红及黑色等。条痕白色。玻璃或脂肪光泽。透明或微透明。断口参差状。硬度3~3.5。比重2.95。性脆。产于沉积岩层、热液矿脉、火成熔岩及接触交代矿床中。

性味①《本经》:"味辛,寒。"

②《别录》:"苦,无毒。"

功能主治①《本经》:"主身热,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脉,明目去翳眇。"

②《别录》:"主胃中结气,止消渴,下气,除胁肋肺间邪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3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长石

药材名称长石

拼音Chánɡ Shí

英文名Anhydrite

别名方石、直石、土石、硬石膏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别录》:长石,理如马齿,方而润泽玉色。生长于山谷,及太山临淄。采无时。

2.《纲目》:长石即俗呼硬石膏者,状似软石膏而块不扁,性坚硬洁白,有粗理起齿棱,击之则片片横碎,光莹如云母白石英,亦有墙壁,似方解石,但不作方块尔。烧之亦不粉烂而易散,方解烧之亦然,但TUO声为异尔。昔人以此为石膏,又以为方解,今人以此为寒水石,皆误矣。但与方解乃一类二种,故亦名方石,

来源药材基源: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的矿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hydrite

原形态斜方晶系。晶形板状或短柱状,惟不多见,一般成致密粒状、大理石状集合体。颜色白灰、淡蓝、淡红及黑色等。条痕白色。玻璃或脂肪光泽。透明或微透明。断口参差状。硬度3-3.5。比重2.95。性脆。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产于沉积岩层、热液矿脉、火成熔岩及接触交代矿床中。

资源分布:产于山西、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云南、西藏等地匀有产出。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扁块状或块状,有棱。江灰色、灰色或深灰色。条痕白色或浅灰色。体较重,质坚硬,指甲不易刻划成痕。但可砸碎,浅色者断面对光照之,具闪星样光泽,深色者光泽暗淡。无臭,无味。以色淡、有光泽者为佳。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无色透明;低正突起;呈三组相互正交的假立方体解理。干涉色较高,可达Ⅲ级绿色;平行消光;延长符号可正可负。二轴晶;正旋旋旋旋光性。

化学成分是天然产不含结晶水的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钙(CaSO4)。此外,常杂有微量的氧化铝(Al2O3)、二硫化铁(FeS2)、氧化镁(MgO)、二氧化硅(SiO2),以及锶、钡等。

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滤过。滤液显钙盐和硫酸盐的各种反应。参见“石膏”条。

性味苦;辛;寒;无毒

归经肺;肝;膀胱;胃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行气利水。主身热烦渴;目赤翳障;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3两。

各家论述1.《本经》:主身热,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脉,明目去翳眇。

2.《别录》:主胃中结气,止消渴,下气,除胁肋肺间邪气。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大苞芹

    药材名称大苞芹拼音Dà Bāo Qín别名大天胡荽、双叉草、山荷叶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马蹄芹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kinsia hydrocotyloides Franch.采收

  • 乌骨麻

    药材名称乌骨麻拼音Wū Gǔ Má别名接骨草、白龙骨、史氏赤车使者、冷坑青、痱痒草、猢狲接竹、血和山、冷坑兰、赤车使者、史氏楼梯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庐山楼梯草的根茎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有瓜石斛

    药材名称有瓜石斛拼音Yǒu Guā Shí Hú英文名Pale Ephemerantha别名带爪石斛、果上叶出处始载于《医药科技资料》。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流苏金石斛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

  • 榼藤子

    《中药大辞典》:榼藤子药材名称榼藤子拼音Kē Ténɡ Zǐ别名象豆(《南方草木状》)。合子(《本草拾遗》),榼子(《日华子本草》),眼镜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豆

  • 撒发

    药材名称撒发拼音Sā Fā别名保山附片、小黑牛、草乌、水乌头、山乌头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保山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nagarum Stapf[A.bullatifol

  • 西藏花椒种子

    药材名称西藏花椒种子拼音Xī Zànɡ Huā Jiāo Zhǒnɡ Zi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西藏花椒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axylum tibetanum Huang采收和储藏

  • 蚺蛇胆

    《中药大辞典》:蚺蛇胆药材名称蚺蛇胆拼音Rán Shé Dǎn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蟒蛇科动物蟒蛇的胆。性味甘苦,寒,有毒。①《别录》:"味甘苦,寒,有小毒。"

  • 木耳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耳药材名称木耳拼音Mù ěr别名黑木耳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木耳科木耳属植物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Underw.,以子实体入药。夏秋采收,晒

  • 牛肋筋

    药材名称牛肋筋拼音Niú Lèi Jīn别名糯米药(《贵州民间药物》),拔腋草,黄花母、地膏草(《广西药植名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小叶黄花稔的全草。秋后采收。

  • 醍醐

    《中药大辞典》:醍醐药材名称醍醐拼音Tí Hú出处《雷公炮炙论》来源为牛乳制成的食用脂肪。化学成分牛乳制成的醍醐,其一般组成(每100克)为:水分73克,蛋白质2.9克,脂肪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