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元代医僧。德兴(今江西德兴)人。精通医术,武宗(1308~1311)时为太医。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黄独零余子之别名,详该条。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四针掌后横纹,名鬼心。”原注为太渊穴。《针灸大全》则指为大陵穴,今多从此说。
见《补缺肘后方》。为牡蛎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矿物学与丹药》。为白石脂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鹅脚板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串疽。见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指络脉的分支。亦称孙脉。《素问·气穴论》:“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写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张隐庵注:“夫经脉之支别曰络脉,络脉之支别曰孙络。”
书名。4卷,分26门。清·王泰林撰,方耕霞整理。刊于1898年。本书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病症,以内科杂病为主。其中连续复诊医案颇多,可以前后推究,看出药效与病情的转变。案后附方氏所加按语,每门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