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
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详阴阳条。
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详阴阳条。
奇零不尽的余数。《灵枢·卫气行》:“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
①出《针灸甲乙经》。即归来,见该条。②出《外台秘要》。即承泣。见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仙人杖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文人。字仪用。浙江嘉兴人。编有《药镜》4卷。
又称十五络脉、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各有一支别络,加上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共为十五络。有网络全身,沟通表里内外的作用;在辨证及治疗上亦有一定意义。《灵枢·经脉》:“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
见《药材学》。为肥皂荚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木贼一钱半,淡豆豉、夏枯草、焦栀子各三钱,桑叶、制香附、牡丹皮各二钱,炙甘草五分,鲜葱白三枚,鲜荷梗五寸。水煎服。功能和解少阳。治寒热往来,热重寒轻者。
疾病的发生和经过。《灵枢·寿夭刚柔》:“谨度病端,与时相应。”
病证名。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脾肺受邪,……邪气相搏,肝经虚弱,风盛,即发于两睑之间,状如粟米之形。”即粟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