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黄

阴黄

病名。①黄疸病两大类型之一。因阳黄日久转化,或因脾阳不振寒湿内蕴、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景岳全书·黄疸》:“凡病黄疸而绝无阳证阳脉者,便是阴黄。”症见身目黄色晦暗,胃呆腹胀,神疲乏力,胁肋隐痛,小便短少,大便不实,舌淡苔腻,脉沉细迟等。治宜调理脾胃,温化寒湿。方如茵陈五苓散茵陈术附汤茵陈四逆汤等。阴黄可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等病。参见黄疸条。②黄疸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阳气伏,阴气盛,热毒加之,故但身面色黄,头痛而不发热,名为阴黄。”③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寒热,并十指疼痛,鼻中煤生,此是阴黄。”治疗宜“先烙上脘穴,更灸二十壮,次烙气海下廉、内乳等穴。不差,灸气海、天窗、百壮。更宜服麻黄栀子汤。”若见人中反者,病情较为严重。参见黄疸条。

猜你喜欢

  • 栝蒌根汤

    《症因脉治》卷二方。天花粉、麦门冬、知母、石膏、甘草。水煎服。治燥火烁肺,口渴身热,二便赤涩,喘咳气逆,面赤唇焦,吐痰难出。

  • 半月障

    眼科病名。指圆翳内障之“色白而长形如半月,名半月障”(清·顾锡《银海指南》卷二)。详圆翳内障条。

  • 养小录

    食疗烹饪著作。3卷。清·顾仲编著。撰年不详。记载了饮料、调料、蔬菜、果品、荤食、糕点等190余种制作法,内容丰富,制法简明。作者提出:“饮食之道,关乎性命,治之之要,惟洁惟宜。”可谓抓住了饮食养生的关

  • 姚能

    【介绍】:明代医家。字懋良,号静山。海盐(今浙江海盐)人。精于医理。著有《伤寒家秘心法》、《小儿正蒙》、《药性辨疑》等书,皆佚。

  • 眉本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载:“眉本二穴。”王冰注:“攒竹穴也。”

  • 猴血七

    见《陕西中草药》。为红药子之别名,详该条。

  • 蚤嗽

    病名。“蚤”通“早”。指平时尚可,至晨咳增。《不居集》卷十五:“蚤嗽,蚤起嗽甚,胃中有食积,至此火流入肺中,宜知母、地骨皮以降肺火。”参见咳嗽、早晨嗽条。

  • 费友棠

    【介绍】:清代医生。字山寿。笠泽(今江苏吴江)人。辑《急救应验良方》(1872年刻行)、《急救痧证全集》(1883年刻行)等书,主张用针灸法治疗痧证及急证。

  • 瘀呃

    病证名。指瘀血阻滞所致的呃逆。《证治汇补·呃逆》:“瘀呃,心胸刺痛,水下即呃,脉芤沉涩。”《医林改错》卷上:“呃逆俗名打咯忒,因血府血瘀。”《张氏医通·呃逆》:“有饮热饮冷而呃,背微恶寒,目睛微黄,手

  • 胎前小便闭

    病证名。见《凤林寺女科秘传》。即妊娠小便不通。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