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雷公七

雷公七

《中药大辞典》:雷公七

药材名称雷公七

拼音Léi Gōnɡ Qī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百合科植物七筋菇全株。夏季采收。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生多数须根。叶基生,肉质,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3~25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有小突尖;叶柄多少抱茎。花茎直立,高20~40厘米,开花后可伸长;总状花序顶生,具数花或仅1~2花,花白色,花被片6,分离;雄蕊6;子房2~3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浆果蓝色或蓝黑色。

生境分部生于高山林下。分布东北至西南各地。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败毒,散瘀,止痛。治跌打损伤,劳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雷公七

药材名称雷公七

拼音Léi Gōnɡ Qī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Broadlily

别名搜山虎竹叶七、剪刀七、对口剪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七筋姑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intonia udensis Trantr et Mey.[Smi-lacna alpina Royle; Clintonia alpina (Royle) Kunth; C. alpina Kunth ex Baker var. udensis ( Trantr et Mey. ) Macbrid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七筋菇,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茎短,质硬,簇生多数细瘦须根,先端残存撕裂成纤维状的枯死叶鞘。叶较大,3-4枚基生;叶片椭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8-25cm,宽3-16cm,先端骤短尖,基部楔形下延成鞘状抱茎或成柄状,通常无毛,直脉较细而多数,有横脉。花葶直立,密生短柔毛,长10-20cm,果期伸长可达60cm。总状花序顶生,具数花或仅1-2花,花白色,花被片6,分离;雄蕊6;子房2-3室。果初为浆果状,后自先端开裂,蓝色或蓝黑色;每室有种子6-12颗。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4000m的高山疏林下或阳坡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四川、云南、西藏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皱缩,有短根茎及细须根。具叶3-4片。完整叶片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8-25cm,宽3-16cm。先端骤短尖,基部楔形并下延;全缘,纵行叶脉多面细,并可见横脉。通常两面无毛。纸质至厚纸质。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小毒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全草3-6g,或根0.3-1g浸酒。

注意脾虚便溏者禁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腊红

    药材名称石腊红拼音Shí Là Hónɡ别名月月红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天竺葵的花,夏、秋采,鲜用。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90厘米。茎肉质,基部木

  • 千灵丹

    药材名称千灵丹拼音Qiān Línɡ Dān英文名Philippine Paphiopedilum别名花叶子、斑叶兰、巴掌草、花叶鹿含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兜兰的全草。

  • 有柄石韦

    药材名称有柄石韦别名石韦、小石韦、长柄石韦、石茶、独叶草、牛皮草、金瓢羹、金茶匙、小尖刀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Ching,以全草入药。夏秋采

  • 菥蓂

    《全国中草药汇编》:菥蓂药材名称菥蓂拼音Xī Mínɡ别名败酱草、遏蓝菜来源十字花科菥蓂属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以全草及种子入药。春夏采集全草,晒干;夏秋采果枝,晒干

  • 野冬青皮

    药材名称野冬青皮拼音Yě Dōnɡ Qīnɡ Pí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海南蒲桃或短药蒲桃的树皮。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冬青果"条。

  • 牡蛎肉

    《中药大辞典》:牡蛎肉药材名称牡蛎肉拼音Mǔ Lì Ròu别名蛎黄(《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等的肉。化学成分近江牡蛎与大连湾牡蛎肉含糖元63.55%,牛磺

  • 青脚莲

    药材名称青脚莲拼音Qīnɡ Jiǎo Lián英文名different-leaved Arisaema别名铁灯台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奇异南星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野山茶

    药材名称野山茶拼音Yě Shān Chá别名山茶花、茶花、红山茶花、四棱标。出处《滇南本草》的山茶花为西南红山茶和窄叶西南红山茶,这两种在云南各地分布甚广。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西南红山茶和窄叶西

  • 石吊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吊兰药材名称石吊兰拼音Shí Diào Lán别名石豇豆、岩泽兰、赶山艽、石三七[江西]来源为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植物石吊兰Lysionotus pa

  • 山肉桂

    药材名称山肉桂拼音Shān Ròu Guì别名土肉桂、三条筋、小粘药(《云南中草药选》)。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樟科植物钝叶樟的茎皮。秋季采收。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