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颈项强痛

颈项强痛

证名。指颈项肌肉筋脉牵强引痛。见《证治准绳·杂病》。常可与项强项痛颈肿并见。《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感受风寒湿邪,则项强。风热胜,宜加味小柴胡汤;湿胜,宜加味逍遥散肝血虚肝火旺,亦筋燥强急,宜首乌汤。而其所属诸病,有项下卒肿坚硬者,由于肝肾之病,昆布海藻海带必用,外则于风热湿三者参之;有常惯项痛者,宜六味丸,间服和气饮;有感冒项强或痛者,宜驱邪汤;有痰盛项痛者,宜治风豁痰汤;有湿盛项痛者,宜加味胜湿汤;有项筋急,不得转侧者,宜木瓜煎;有肾气上攻,项筋连背痛,不可转侧者,宜椒附散;有腮项相连肿痛,发热便闭者,宜防风通圣散;有项面肿,众人一般者,是疫疠,宜普济消毒饮;有脑后肿者,恐是疽,宜黄连救苦汤;若兼坚肿木硬,口燥舌干,恶心,烦渴,便秘,宜石决明汤;有颈项肿痛,寒热头眩者,是气毒,宜加味藿香散;有颈项结核浮肿,先寒后热者,此风寒所搏,宜防风解毒汤;有颈项结核坚肿,色红渐热者,是热毒,宜连翘消毒饮;有项强不能回顾,动则脑痛,脉弦数实者,是痰热客太阳经,宜二陈汤加酒炒黄芩羌活红花;有伤寒后,项前后肿硬作痛,身热者,宜柴胡葛根汤;有伤寒后项肿痛,却不红,身不热者,宜牛蒡甘桔汤;有项强,卒口噤,背反张,成痓病者,宜乌药顺气散加羌活、独活木瓜,以上皆项强之病。”参见项强、项痛等条。

猜你喜欢

  • 瓜藤疬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瘰疬久延不愈,蔓及胸肋、腋窝等处,结块大小不等如藤上结瓜,根颗相连者。参见瘰疬条。

  • 伤寒附余

    见伤寒论直解条。

  • 对山医话

    书名。4卷。补篇1卷。清·毛祥麟撰于1903年。书中对医药典故、医林逸事、民间疗法、医理、药物的心得体会等均有所记述,并批评诊治中因循执方等弊病。书中杂有炼丹等内容。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水火不济

    心肾两脏功能失调的病机。又称心肾不交。心属火,肾属水,在生理状态下,心火下交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如果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或心火妄动,下灼肾阴,便失去了这种协调关系而出现心烦

  • 微脉

    脉象之一。脉细小而软,似有似无,欲绝非绝。《医学入门》:“微似蛛丝容易断。”主阴阳气血诸虚。可见于休克、虚脱或慢性虚弱病症病后元气大虚等。

  • 鼻中息肉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即鼻息肉、鼻菌、鼻痔。详各该条。

  • 痱疮

    病名。指汗泄不畅所致的一种皮肤病。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八。又名疿汗疹、疿疮、痱子,由于暑湿蕴蒸,汗泄不畅所致。多见于炎夏,以小儿肥胖人易患。好发于头面、颈项、腹、背、肩、股等处。皮肤汗孔处发生密集

  • 白滑腻苔

    苔白而厚腻,苔上津液较多,如稠厚豆腐浆敷在舌上。多由于脾阳不振,寒湿痰饮停聚所致,宜温中健脾,化湿祛痰。

  • 徐而疾则实

    针刺手法要领之一。出《灵枢·九针十二原》。意指针入皮下以后,进针时宜慢,出针时宜快,能使正气深入,为补。参见疾而徐则虚条。

  • 胃津

    胃的津液,同胃阴。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舌淡红无苔者,或干而色不荣者,当是胃津伤而气无化液也。”参见胃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