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四逆汤制成之注射剂,方见四逆汤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治理血分病的方法。包括补血、凉血、温血、祛瘀活血、止血等。详各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扶桑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幼儿断乳纳食,值夏月脾胃主气,易于肚膨泄泻,足心热,形体日瘦,或烦渴善食,渐成五疳积聚。当审体之强弱,病之新久,有余者疏胃清热;食入,粪色白,或不化,健脾
【介绍】:宋代医家。天台(今浙江天台)人。撰《药书》10卷,已佚。
骨名。《素问·骨空论》:“辅骨上横骨下为楗。”即股骨。详该条。
病证名。指伤寒邪传厥阴,阴阳消长的一种临床表现。由阴阳胜复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伤寒论条辨》:“厥五日,热亦五日,阴阳胜复无偏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血虚者服四物汤加人参、白术;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肾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肺胃热者用犀角地黄汤。
【介绍】:见周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