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升发脾阳,以治脾虚气陷,胃失降纳之法。脾升则健,胃降则和。临床用于劳倦伤脾,胃阳不振,表现为体重肢困、怠惰嗜卧、恶风厥冷、口苦舌燥、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等症,用升阳益胃汤等。
病名。见《外科真论·妇人阴疮门》。即阴蚀,详该条。
见《中药志》。即密陀僧,详该条。
【介绍】:参见韩宗绍条。
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指月经,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臑会,见该条。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儿科教研组编。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前者介绍儿科学的发展概况,及诊治、护理等基本知识。后者又分初生疾病、四大要症(麻疹、天花、惊风、疳症)、弱症、杂症四部分,并附小儿推拿术。书中根
眼的部位名。见《证治准绳·杂病》。乌珠属肝。即黑睛。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金银花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两乳之间的心窝部,用治惊风。《针灸大成》卷十:“慢惊……两太阳、心演用潮粉热油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