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著作。一名《本草发明切要》。明·张三锡撰,王肯堂校。本书据《本草纲目》中已载药物,选出其中的600余种,并按原书分类方法,分为山草、水草、毒草等27类。每种均记其地道、修治、气味、主治及发明等项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三七。②见《四川中药志》。为峨参之别名。各详该条。
出《素问·平人气象论》。指脉来和缓平静。如伤寒表症,脉象和缓平静,为不传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四。即滞热丹毒。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位于翳风穴后1寸处。布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后动、静脉分支,深部在颈内动、静脉网(有迷走神经、交感干的颈上神经节)。主治夜盲,近视,远视,白内障;以及内耳性眩晕,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失眠
见《药品化义》。为龙眼肉之别名,详该条。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即月经。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女贞子,详该条。
即膀胱。《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详膀胱条。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指大病后因体虚而多汗。参病后多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