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鼻痛

鼻痛

指鼻腔疼痛。多因风邪郁热、痰火上阻清窍所致。《诸病源候论·鼻痛候》:“肺气通于鼻,风邪随气入于鼻内,搏于血气,邪正相击,气道不宣,故鼻痛。”症见鼻塞隐痛,口舌干燥等,治宜宣肺通窍,用藿香正气散祛风通气散等。若因痰火冲肺,鼻中隐痛者,宜二陈汤加黄芩、山栀、桔梗、麦冬等。

猜你喜欢

  • 耳目痹医

    古代对专门治疗耳、目、关节等疾病的医生的称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

  • 不伏水土痢

    病证名。指易地生活,肠胃一时不能适应当地水土而致的下痢。《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四方之气,温凉不同,随方嗜欲,因以成性,若移其旧土,多不习伏,必因饮食以入肠胃,肠胃不习,便为下痢,故名不伏水土痢也

  • 横翳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横臀、横开瞖、横剑翳内障、剑脊翳、横关翳内障。该障“自瞳人中映出于外如剑脊,中高边薄,横格于瞳人中心,色白如银”(《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属圆翳内障范围。详该条。

  • 前溲

    即尿。详该条。

  • 食郁肉中毒

    病名。因食密闭容器内生、熟变质肉类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诸病源候论·食郁肉中毒候》:“郁肉毒者,谓诸生肉及熟肉内器中密闭头,其气壅积不泄,则为郁肉有毒。不幸而食之,乃杀人。其轻者亦吐利烦乱不安。”本病类

  • 脐中冷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指初生儿脐带未脱时,脐部受到冷邪侵袭所致的病证。详脐中水条。

  • 游风证

    病名。指内外障之有头痛但无定处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头风痛无常位,一饭之顷,游易数遍。若痛缓而珠赤,必变外障,痛甚而肿胀紧急者,(目)必有瘀滞之患。久而失治,不赤痛而昏眇者,内证(内障)成矣。”

  • 张立德子

    【介绍】:宋代医家。四川人。眉山颖臣患病多饮多尿,服消渴药一年余病反加深,自以为必死。他诊断为酒食过度,用麝香以酒濡之为丸,枳枸子为汤饮之而愈。

  • 行经气痛

    病证名。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经来一半,余血未尽,腹中作痛,变作潮热,或无热,当用红花当归散(当归、红花、牛膝、苏木、川芎、枳壳、赤芍、三棱、莪术),破其余血,则痛止人安。”参见痛经条。

  • 脾热身黄

    病证名。小儿黄疸,因脾胃积热而致者。《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夫小儿黄疸者,是热入于脾胃,热气蕴积,与谷气相搏,蒸发于外,故皮肤悉黄,眼赤黄也。”治宜清热解毒。用茵陈丸或三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