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鼻衄

鼻衄

病证名。又名衄血鼻沥血。《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腑脏有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即流溢妄行,发于鼻者,为鼻衄。”因肺热上壅所致者,症见鼻衄鼻干,咳呛少痰。宜清泻肺热,用桑丹泻白散加减。因胃热薰蒸所致者,有鼻衄鼻干,兼口臭烦渴等症。宜清解胃热,用玉女煎加减。因肝火偏旺所致者,鼻衄而头痛眩晕目赤善怒,宜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于下,阳浮于上而鼻衄者,症见六脉浮大无力,两尺尤弱。宜引火归元,潜镇浮阳,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因肺肾阴虚所致者,鼻衄而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脉细数。宜滋养肺肾,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有因外伤所致者,宜用棉片蘸药塞鼻止血。因热性疾病或鼻部癌症等所致者,当先治其主要疾病。凡鼻衄皆可用棉片蘸药入鼻内止血,亦可用蒲黄血竭等为末,置入鼻内止血。

猜你喜欢

  • 足厥阴之正

    十二经别之。出《灵枢·经别》。即足厥阴经别,见该条。

  • 贼风

    ①泛指四时不正之气。因其乘虚而入,具有贼害性质,使人致病,故名。《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王冰注:“窃害中和,谓之贼风。”②《灵枢经》篇名。贼风,泛指四时不正之气,即邪气,对人体是

  • 经络伤

    病名。指外伤引起经络气血损伤的病证。见《圣济总录·伤折门》卷一百四十四。多因跌打、碰撞伤及经络所致。伤后轻者脉道不畅,气机不顺,血流受阻,局部轻度肿痛;重者脉道破裂,血离经脉,或瘀留体内,气机受阻,或

  • 铁扫把子

    见《四川中草药》。为地肤子之别名。详该条。

  • 膈噎

    病名。《古今医鉴》卷五:“膈噎者,谓五膈、五噎也。”即噎膈。详该条。

  • 肝中热证

    证名。指肝脏实热的病证。《华氏中藏经》:“肝中热,则喘满而多怒,目疼,腹胀满,不嗜食,所作不定,睡中惊悸,眼赤视不明,其脉左关阴实者是也。”参见肝实热条。

  • 刘完素

    【生卒】:约1120~1200【介绍】:金代著名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又称刘河间。长期在民间行医,深受群众欢迎。精研《素问》数十年,对运气学说提出精辟的见解

  • 息微

    呼吸浅表、气息微弱的症状。由于阳虚气衰或肺气将绝所致。可见于呼吸衰竭。

  • 五香八角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八角茴香之别名,详该条。

  • 勉学堂针灸集成

    见针灸集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