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七星剑

七星剑

《中药大辞典》:七星剑

药材名称七星剑

拼音Qī Xīnɡ Jiàn

别名小叶不红、假芥兰、星色草(《生草药性备要》),独行千里(《本草求原》),野香薷(《岭南草药志》),小叶荠薴(《广西植物名录》)。

出处《生草药性备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细叶七星剑全草。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揉之有强烈香味。单叶对生,具柄;叶片呈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楔尖,边缘有锯齿,两面有透明的腺点。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苞片叶状,生在下部的椭圆形或狭矩圆形,长1.8~2.2厘米,宽3~6毫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阔楔尖或浑圆,边全缘或上部有锯齿2~3个,被毛,具透明的腺点;萼钟状,被粗毛,结果时增大,长5毫米,5齿裂,裂片刚毛状;花冠绯红色,2唇形,上唇2裂,下唇延长近全缘,渐尖;雄蕊4,其中2枚退化,花药2室,广歧;子房上位,心皮4个,4裂,4室,每室有胚珠1颗,花柱着生于子房基部,顶端有深而近相等的2裂。小坚果球形,生于萼的基部。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多生于山谷、疏荫、湿润的林下。分布我国南部。

性味《本草求原》:"辛,温。"

功能主治治狂犬、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疮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癫狗、毒蛇、恶物咬伤,理跌打,敷大疮。"

②《本草求原》:"治阴疽。"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内服:煎汤,3~6钱;或捣汁饮。

复方①治癫狗、毒蛇、恶物咬伤:七星剑汁灌之。(《本草求原》)

②治周身起蛇形,色红:七星剑和鸡煮食。(《岭南采药录》)

③治生蛇(带状疱疹、淋巴管炎、瘭疽)痒痛异常:细叶七星剑适量,煎水浸洗患处;另取适量煎服。

④治慢性皮肤湿疹瘙痒:七星剑适量,煎水洗之。

⑤治风痰疮(多发性脓疡):七星剑适量,捣烂加酒混和,煮沸后,候温敷患处及适量内服。(③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七星剑

药材名称七星剑

拼音Qī Xīnɡ Jiàn

英文名Cavalerie Mosla, Herb of Cavalerie Mosla

别名小叶不红、星色草、假芥兰、独行千里、野香薷、酒瓶草、痱子草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小花荠苎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sla caualeriei Levl. [Orthodon caualeriei (Levl.) Kudo]

采收和储藏:9-11月采收全草,洗净,鲜用划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5-100cm。揉之有强烈香气。茎直立,四棱形,被具节长柔毛及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2cm,被具节柔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cm,宽1-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表,边具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被具节柔毛,下面被具节柔毛及腺点。轮伞花序2花,在主茎及侧枝上组成顶生的假总状花序,长2.5-4.5cm;苞片极小,与花梗近等长,被具节小柔毛;花萼长约1.2mm,外面被柔毛,上唇3齿极小,三角形,下唇2齿稍长于上唇,披针形,果时花萼增大;花冠紫色或粉红色,长约2.5mm,外被短柔毛,上唇2圆裂,下唇略长,3裂,中裂片较长;雄蕊4,后对雄蕊能育,前对退化;子房4裂,花柱基生,柱头2裂。小坚果球形,灰褐色,直径1.5mm,具网纹。花期9-11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600m的山坡草地、疏林下或山谷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呈方柱形,具分枝,长25-100cm,具节,被柔毛;质脆。叶卷曲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上面被具节疏柔毛,下面满布小窝点,纸质。可见轮伞花序组成的顶生的总状药序。多皱缩成团,花小,花冠淡紫色。小坚果类球形,褐色,直径1.5mm。有特异清香,味辛凉。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暑;利湿角毒。主感冒;中者;呕吐;泄泻;水肿;湿疹;疮疡肿毒;带状疱疹;阴疽瘰疬;跌打伤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煎水洗。

复方1.治癫狗、毒蛇、恶物咬伤:七星剑汁灌之。(《本草求原》)2.治周身起蛇形,色红:七星剑和鸡煮食。(《岭南采药录》)3.治生蛇(带状疱疹、淋巴管炎、瘭疽)痒痛异常:细叶七星剑适量,煎水浸洗患处;另取适量煎服。4.治慢性皮肤湿疹瘙痒:七星剑适量,煎水洗之。5.治风痰疮(多发性脓疡):七星剑适量,捣烂加酒混和,煮沸后,候温敷患处及适量内服。(3.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癫狗、毒蛇、恶物咬伤,理跌打,敷大疮。2.《本草求原》:治阴疽。七星剑,叶似桃柳,花如珍珠,根、枝、花、叶俱是对面所生。此药实出外省名山,移来栽种。今有本地(广东)老虎须相似,可以乱之。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单花鸢尾

    《全国中草药汇编》:单花鸢尾药材名称单花鸢尾来源鸢尾科单花鸢尾Iris uniflora Pall.,以种子、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种子: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黄疸肝炎。根:泻下

  • 黑心解

    药材名称黑心解拼音Hēi Xīn Jiě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玉龙乌头和拟玉龙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conitum stapfianum Hand.Mazz.2.Aconitum

  • 丝点地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丝点地梅药材名称丝点地梅别名喉咙草来源报春花科丝点地梅Androsace filiformis Retz. var. glandulosa Kry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

  • 金钱苦叶草

    药材名称金钱苦叶草拼音Jīn Qián Kǔ Yè Cǎo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虎耳草料植物猫眼草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小草本,全体淡绿色,柔软多汁,无毛。茎横卧,节上生根。

  • 长管假茉莉

    《全国中草药汇编》:长管假茉莉药材名称长管假茉莉拼音Chánɡ Guǎn Jiǎ Mò Lì来源马鞭草科长管假茉莉Clerodendron indicum (L.) O.

  • 大叶狼豆柴

    药材名称大叶狼豆柴拼音Dà Yè Lánɡ Dòu Chái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梯氏木蓝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小灌木,高1~2米;嫩枝有短

  • 椴树

    药材名称椴树拼音Duàn Shù别名叶上果、滚筒树根、千层皮、青科榔来源椴树科椴树属植物椴Tilia tuan Szysz.,以根入药。四季可采,晒干。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祛风活血

  • 椰子壳

    《中药大辞典》:椰子壳药材名称椰子壳拼音Yē Zi Ké出处《纲目》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内果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椰子皮"条。化学成分椰子壳含灰分0.61%,木质素36

  • 山香草

    药材名称山香草拼音Shān Xiānɡ Cǎo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山香草的全草。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60~90厘米。茎直立,方形,带紫色,密被短柔毛。叶对生;有柄;叶片卵形或卵

  • 菊叶三七

    药材名称菊叶三七拼音Jú Yè Sān Qī别名土三七、水三七、紫背三七、血当归、破血丹来源为菊科土三七属植物土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以根或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