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亚黑管菌

亚黑管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亚黑管菌

药材名称亚黑管菌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亚黑管菌Bjerkandera fumosa (Pers. ex Fr.) Karst.,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树的倒木上。

功能主治治子宫颈癌。

用法用量切成饮片,饭后熬煎或开水冲浸服用(只服浸出液),每2个为1个疗程。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亚黑管菌

药材名称亚黑管菌

拼音Yà Hēi Guǎn Jūn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烟色烟管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jerkandera fumosa(Pers.ex Fr.)Karst.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采摘后切片,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一年生,平伏贴生至平伏而反卷,常上下叠生并左右连生。菌盖半圆形至贝壳形或扁扇形,(2-7)cm×(3-9)cm,厚4-10mm;盖面淡灰色至淡黄色,有灰色与黄褐色的绒毛相间排列形成的同心环纹,近基部生有小疣;盖缘薄、锐,全缘,波状,淡褐色至黑色。管口面近白色至灰白色或灰褐色,擦后变为黑色;管口近圆形至多角形,每1mm间3-5个,管壁厚,全缘。菌肉白色至材白色,软木栓质,干后成木栓质,厚2-6mm。在菌管与菌肉之间有一层明显的暗褐色分界线。孢子椭圆形至近圆形,无色,光滑,(5-7)μm×(2.5-4)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的枯立木、倒木及枯枝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南及河北、陕西、青海、江苏、福建、湖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子实体无柄。菌盖贝壳形或扁扇形,长径3-9cm,短径2-7cm,厚2-10mm。表面赭石色、类白色、淡黄色或淡灰色,具细微绒毛,同心环节不明显,边缘薄,波状。管口面类白色或黑褐色,管口多角形,每1mm间3-5个。木栓质。气微,味淡。

性味微涩;平

功能主治抗癌。主子宫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开水浸。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角果木子油

    药材名称角果木子油拼音Jiǎo Guǒ Mù Zǐ Yóu英文名Ceriops tagal(Perr.)C.B Rob.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角果木种子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iops

  • 白饭豆

    药材名称白饭豆拼音Bái Fàn Dòu别名云藊豆、四季豆、龙爪豆(《植物名实图考》),唐豇、隐元豆(《植物学大辞典》),云豆、六月鲜、龙骨豆、二生豆、三生豆、唐豆(《中

  • 山甘草根

    药材名称山甘草根拼音Shān Gān Cǎo Gēn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根。性味《闽南民间草药》:"甘,平,无毒。"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产后风,腰骨酸痛

  • 豺肉

    《中药大辞典》:豺肉药材名称豺肉拼音Chái Ròu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犬科动物豺的肉。性味甘酸,温。①《食疗本草》:"酸。"②《纲目》:"酸,热,

  • 牡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牡蒿药材名称牡蒿拼音Mǔ Hāo别名齐头蒿、野塘蒿、土柴胡[湖南、广东]来源菊科艾属植物牡蒿Artemisis japonica Thunb.以全草入药。未开花前采收,夏季晒干。性

  • 两广瘤足蕨

    药材名称两广瘤足蕨拼音Liǎnɡ Guǎnɡ Liú Zú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瘤足蕨科植物两广瘤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agiogyria liankwangensis Ching[P

  • 法罗海

    药材名称法罗海拼音Fǎ Luó Hǎi别名发罗海、法罗梅、土川芎、法落海、法落梅、骚独活、红独活、白独活、小独活、红法罗海、臭法罗海出处法罗海始载于《滇南本草》,云:“产东川。叶似黄莱缚,根有菊花心。

  • 玉米轴

    《中药大辞典》:玉米轴药材名称玉米轴拼音Yù Mǐ Zhóu别名罐泰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包谷心(《重庆草药》)。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穗轴。原形态

  • 核桃叶

    药材名称核桃叶拼音Hé Tɑo Yè别名胡桃叶来源本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的叶。多鲜用,随用随采。性味苦、涩,平。有毒。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用于象皮种,

  • (鱼彭)鱼鳃

    药材名称(鱼彭)鱼鳃拼音( Yú Pénɡ ) Yú Sāi英文名gill, branchia of Japanese Devil ray;Mobula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