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光头稗子

光头稗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光头稗子

药材名称光头稗子

别名芒稷

来源禾本科光头稗子Echinochloa colonum (L.) Link,以入药。

生境分部华东、华南、西南。

性味微苦,温。

功能主治利尿,止血。主治水肿,腹水,咯血。

用法用量1~4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光头稗子

药材名称光头稗子

拼音Guānɡ Tóu Bài Zǐ

出处本品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光头稗子,茎叶俱同茭菰,生陆地,穗出叶中,扁净无毛,故名。为炊香美。”所述即为本种。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芒稷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chinochloa colonum (L)Link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挖根,除去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芒稷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高10-60cm。叶鞘压扁而背具脊,无毛;叶舌缺;叶片扁平,线形,长3-20cm,宽3-7mm,无毛,边缘稍粗糙。圆锥花序狭窄,长5-10cm;主轴具棱,通常无疣基长毛,棱边上粗糙。花序分枝长1-2cm排列稀疏,直立上升或贴向主轴,穗轴无疣基长毛或仅基部被1-2根疣基长毛;小穗卵圆形,长2-2.5mm,具小硬毛,无芒,较规则的成四行排列于穗轴的一侧;第1颖三角形,长约为小穗的1/2,具3脉,第2颖与第1外稃等长而同形,顶端具小尖头,具5-7脉;第1小花常中性,其外稃具7脉,内稃膜质,稍短于外样,脊上被短纤毛,第2外研椭圆形,平滑,光亮,边缘内卷,包着同质的内停;鳞被2,膜质。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野湿地、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止血。主水肿;腹水;咯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120g,大剂量可用至18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香胶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胶木药材名称香胶木拼音Xiānɡ Jiāo Mù别名假玉桂来源榆科香胶木Celtis philippinensis Blanco,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淡,

  • 红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根药材名称红根拼音Hónɡ Gēn别名小独脚莲、长虫包谷、见血飞来源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红根南星Arisaema calcareum H. Li,以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

  • 丛枝蓼

    《中药大辞典》:丛枝蓼药材名称丛枝蓼拼音Cónɡ Zhī Liǎo别名水红辣蓼、辣蓼(《全展选编·传染病》)。出处《全展选编·内科》来源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原形态丛枝

  • 五香藤

    药材名称五香藤拼音Wǔ Xiānɡ Ténɡ别名蛇毒药、拔毒散、铁骨散、小红袍、岩青叶(《云南中草药》),黄龙藤、通气香、小血藤(《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中间

  • 草本威灵仙

    药材名称草本威灵仙拼音Cáo Běn Wēi Línɡ Xiān别名九盖草、狼尾巴花、九节草、山鞭草、草玉梅、九轮草、斩龙剑、秆杆升麻、草龙胆、山红花、二郎箭出处本品是从宋代至清代药用威灵仙品种之一。

  • 十萼茄

    药材名称十萼茄别名猫耳草、红丝线、钮扣子、血见愁来源茄科红丝线属植物双花红丝线Lycianthes biflora (Lour.) Bitt.,以叶和全株入药。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性味涩,凉。功能主

  • 蛮刀背

    《全国中草药汇编》:蛮刀背药材名称蛮刀背拼音Mán Dāo Bèi别名瓜哇珍珠菜来源报春花科蛮刀背Lysimachia javanica Blum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

  • 牛舌草

    《中药大辞典》:牛舌草药材名称牛舌草拼音Niú Shé Cǎo出处《江苏药材志》来源为蓼科植物齿果酸模的叶。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米左右,多分枝。叶互生,具柄;叶长

  • 蒙自木蓝

    《中药大辞典》:蒙自木蓝药材名称蒙自木蓝拼音Ménɡ Zì Mù Lán别名大铁扫把、铁马豆、白豆、多花木蓝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蒙自木蓝的根。夏、秋

  • 水杨枝叶

    《中药大辞典》:水杨枝叶药材名称水杨枝叶拼音Shuǐ Yánɡ Zhī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杨柳种植物红皮柳的枝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杨根"条。性味《唐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