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卵叶贝母兰

卵叶贝母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卵叶贝母兰

药材名称卵叶贝母兰

拼音Luǎn Yè Bèi Mǔ Lán

别名有瓜石斛

来源兰科贝母兰属植物卵叶贝母兰Coelogyne occultata Hook. f.,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滋阴益肾,养胃生津。用于热病伤津,潮热,盗汗,遗精,腰酸无力,慢性胃炎,胃酸缺乏,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2~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卵叶贝母兰

药材名称卵叶贝母兰

拼音Luǎn Yè Bèi Mǔ Lán

英文名all-grass of Ovalleaf Coelogyne

别名有瓜石斛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卵叶贝母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elogyne occultata Hook.f.

采收和储藏:7-9月采收,洗净,蒸后晒干。

原形态卵叶贝母兰,多年生附生草本。根茎匍匐,长15-50cm,具节,有鳞片,具稀疏的假鳞茎。假鳞茎菱形或纺锤形,长2-4cm,粗1-1.5cm,肉质,绿黄色,光滑,顶生2叶。叶具短柄;叶片通常卵形或椭圆形,长2.5-7cm,宽1.2-2.5cm,革质,先端急尖。花葶通常与幼叶出现于同一个未成熟的假鳞茎上;顶生1-3花;花苞片线状披针形,短于子房,常早落;花大,白色,具紫红色脉;萼片长圆形,中萼片长3.3cm,宽约1cm,先端急尖,侧萼片略短而狭,先端钝;花瓣匙状椭圆形,两端渐狭;唇瓣3裂,侧裂片较中裂片宽,半卵形,前部截形,先端钝,中裂片狭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唇瓣中部具3枚黄色斑块,唇盘上具3条波状的脊状褶片。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000-2400m的常绿阔叶林或杂木林中树上或沟谷旁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甘;淡;凉

归经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养胃生津;滋阴益肾。主热病伤津;病后虚弱;结核病潮热;盗汗;慢性胃炎;胃酸缺乏;食欲不振;遗精;腰酸无力;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光刺兔唇花

    药材名称光刺兔唇花拼音Guānɡ Cì Tù Chún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光刺兔唇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ochilus leiacanthus Fisch.采收和储藏:6-

  • 紫雪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雪花药材名称紫雪花拼音Zǐ Xuě Huā别名紫花丹、谢三娘来源蓝雪科紫雪花Plumbago indica L. (P. rose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

  • 黄藁本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藁本药材名称黄藁本来源伞形科黄藁本Ligusticum delavayi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散风除湿。主治头痛,风湿痹痛。用法用量1~3

  • 八角莲叶

    药材名称八角莲叶拼音Bā Jiǎo Lián Yè英文名leaf of Common Dysosma别名鬼臼叶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六角莲和川八角莲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

  • 山芝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芝麻药材名称山芝麻拼音Shān Zhī Mɑ别名大山麻、石秤砣、山油麻、坡油麻来源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Helictercs angustifolia L.,以根或全株入药。

  • 皮哨子

    《中药大辞典》:皮哨子药材名称皮哨子拼音Pí Shào Zi别名无患子(《滇南本草》整理本),油患子(四川)。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川滇无患子的果皮或种子。原形态落叶乔

  • 干饧糟

    药材名称干饧糟拼音Gān Tánɡ Zāo别名干糖糟(《摘元方》)。出处《纲目》来源为制饴糖后所余之渣滓,经晒干而成。性味《纲目》:"甘,温,无毒。"功能主治《纲目》:&

  • 野梧桐

    《中药大辞典》:野梧桐药材名称野梧桐拼音Yě Wú Tónɡ别名野桐、楸、白肉白、抱仔(《中国树木分类学》),赤芽楸、赤芽槲(《本草推陈》)。出处《本草推陈》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野梧桐

  • 香樟

    药材名称香樟拼音Xiānɡ Zhānɡ别名樟木树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根或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阴干。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5米。小枝具棱。叶互生,革质;叶形变异甚大,常为椭圆状卵

  • 多苞糙苏

    药材名称多苞糙苏别名野苏子、香苏、豯莶草[云南]来源唇形科多苞糙苏Phlomis bracteosa Royle,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微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半身不遂,口眼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