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山半夏

山半夏

药材名称山半夏

拼音Shān Bàn Xià

别名半夏、土附子土田七小黑牛、马蹄跌打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马蹄犁头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yphonium trilobatum(L.)Schott[Arum trilobat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马蹄犁头尖,块茎近球形或长圆形,密一长5-10cm,具多数须根的肉摧毁根。叶2-4,叶柄长25-35cm,下部具宽鞘;幼株叶片戟形,前裂片三角形,长达4观,基部宽2cm;后裂片狭披针形,长3.5cm,基部宽5mm。多年生植株叶片宽心状卵形,3浅裂或深裂,中裂片卵形渐尖,有时具细尖头,长10-15cm,宽6-11cm,侧裂片斜卵形,长8-13cm,外侧常耳状外展,中裂片侧脉约10对,斜伸,常分叉,集合脉2条,细脉网状。花序柄长5-10cm;佛焰苞淡紫色带绿色,内面紫色,管部长圆形,长2.5-3.5cm,粗1-1.5cm;檐部长卵状披针形,渐尖,长15cm以上,外面干时绿白色,内面紫红色,展开宽5-8cm,肉穗花序,雌花序短圆柱形,长约7mm,子房黄绿色,柱头紫色;中性花序长2.8cm,下半部具花,上半部无花,中性花黄色,线形,长约7mm,卷曲;雄花序粉红色,长1.2-1.7cm,粗约5mm;附属器紫红色,长圆锥形,具短柄,基部粗4-7mm,长5-12cm。浆果卵圆形。种子球形,花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50m以下的热带芭蕉林、灌丛、草地、荒地、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胃痛;跌打劳伤;外伤出血;乳痈;疮痈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待宵草

    药材名称待宵草拼音Dài Xiāo Cǎo别名香待霄草、夜来香、月下香、月见草(《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待宵草的根。夏、秋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发达

  • 肿节风

    《中国药典》:肿节风药材名称肿节风拼音Zhǒnɡ Jié Fēnɡ英文名HERBA SARCANDRAE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九节花、九节风、竹节茶、接骨莲来源本品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

  • 烟胶

    《全国中草药汇编》:烟胶药材名称烟胶拼音Yān Jiāo来源为硝牛皮时熏烤出的挥发性油状物,冷凝后凝结于灶面的硬块。生境分部各地硝皮厂均产。功能主治杀虫燥湿。外治头疮,白秃,疥疮风癣,湿疹瘙痒等症。用

  • 槠子

    《中药大辞典》:槠子药材名称槠子拼音Zhū Zǐ别名株子(《饮膳正要》)。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苦槠或青椆的种仁。原形态①苦槠又名:血槠(《纲目》),槠栗。常绿乔木,高5~10米。枝条稠密;

  • 块茎糙苏

    《中药大辞典》:块茎糙苏药材名称块茎糙苏拼音Kuài Jīnɡ Cāo Sū别名野山药(《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块茎糙苏的全草或根。夏季采,晒干。

  • 球花马蓝

    药材名称球花马蓝别名温大青、大青菜[浙江]来源爵床科球花马蓝Goldfussia pentstemonoides Ness[Strobilanthes pentstemonoides(Ness)T.A

  • 白杨叶

    《中药大辞典》:白杨叶药材名称白杨叶拼音Bái Yánɡ Yè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叶。功能主治《纲目》:"治龋齿,煎水含漱。又治骨疽久发,骨从中

  • 白三百棒

    药材名称白三百棒拼音Bái Sān Bǎi Bànɡ别名红三百棒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原形态宿根直立草本,高约15厘米。根长圆锥形。基

  • 天门冬

    《中药大辞典》:天门冬药材名称天门冬拼音Tiān Mén Dōnɡ别名大当门根(《石药尔雅》),天冬(《药品化义》)。出处《本经》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秋、冬采挖,但以冬季采者质量较

  • 地不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不容药材名称地不容别名山乌龟[云南]、地乌龟、白地胆、荷叶暗消来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地不容Stephania delavayi Diels,以块根入药。四季均可采,以秋季采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