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木棉皮

木棉皮

《中药大辞典》:木棉皮

药材名称木棉皮

拼音Mù Mián Pí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木棉科植物木棉树皮

生境分部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树皮为条片状,或卷筒状,厚约0.3~0.7厘米,长约5~6厘米,宽约2~3厘米,外表灰黄棕色或红棕色,粗糙,密生椭圆形钉刺,纵向延长,钉上有层纹,不易剥落,有时刺尖被磨去。内表面红棕色,有顺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状.有微弱香气,味淡。

性味辛,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性平。"

②《本草求原》:"涩辛,平。"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消肿。治慢性胃炎,胃溃疡,泄泻,痢疾,腰脚不遂,腿膝疼痛,疮肿,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疮肿,止痛,敷跌打,消红肿。又治木棉疔,煲肉食。"

②《本草求原》:"治跌打,火疮,活血。"

③《岭南采药录》:"治腰脚不遂,血脉顽痹,腿膝疼痛,赤白泻痢。"

④《南宁市药物志》:"去湿热。治血崩,金创。"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慢性胃炎,胃溃疡,产后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复方治阴囊奇痒:木棉皮煎汤洗之。(《贵州中医验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棉皮

药材名称木棉皮

拼音Mù Mián Pí

英文名Bark of Common Bombax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棉科植物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mbax malabaricum DC. [Gossampinus malabarica (DC)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晒干。

原形态木棉落叶大乔木,高达25m。树皮深灰色,树干常有圆锥状的粗刺,分枝干展。掌状复叶;总叶柄长10-20cm;小叶5-7枚,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0-16cm,宽3.5-5.5cm;小叶柄长1.5-4cm。花生于近枝顶叶腋,先叶开放,红色或橙红色,直径约10cm;萼杯状,厚,3-5浅裂;花瓣肉质,倒卵状长圆形,长8-10cm,两面被星状柔毛;雄蕊多数,下部合生成短管,排成3轮,内轮部分花丝上部分2叉,中间10枚雄蕊较短,不分叉,最外轮集生成5束,花药1室,肾形,盾状着生;花拄长于雄蕊;子房5室。蒴果长圆形,木质,长10-15cm,被灰白色长柔毛和星状毛,室背5瓣开裂,内有丝状绵毛。种子多数,倒卵形,黑色,藏于绵毛内。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1700m以下的干热河谷、稀树草原、雨林沟谷、低山,次生林中及村边、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树皮条片状或卷筒状,长5-6cm,宽2-3cm,厚0.3-1.5cm。外表灰黄棕色或红棕色,粗糙,密生椭圆形钉刺,乳头状微凸,钉刺上有层纹,不易剥落,有时刺尖被磨去,内表面红棕色,有纵向纹理。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状。有微弱香气,味淡。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棕色。①纤维甚长,直径10-35μm,壁厚,木化,有裂纹,孔沟多不明显。②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24-58μm,稀至70μm。③粘液细胞单个散在或2-3个相集,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8-115μm用乙醇装置观察,可见粘液质团块,微观层状纹理。④角刺中细胞带橙棕色,呈类圆形、多角形或长方形,直径10-50μm,壁厚至74μm,木化,胞腔内含红棕色或黄棕色物,偶亦含簇晶。⑤棕色块随处散在,形状不规则,也有存在于薄壁细胞中,排列成行。另可见射线细胞、淀粉粒及木栓细胞。

性味辛;苦;性凉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主风湿痹痛;泄泻;痢疾;慢性胃炎;胃溃疡;崩漏下血;疮疖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消疮肿,止痛,敷跌打,消红肿。又治木棉疔,煲肉食。

2.《本草求原》:治跌打,火疮,活血。

3.《岭南采药录》:治腰脚不遂,血脉顽痹,腿膝疼痛,赤白泻痢。

4.《南宁市药物志》:去湿热。治血崩,金创。

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慢性胃炎,胃溃疡,产后浮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锥栗

    《全国中草药汇编》:锥栗药材名称锥栗拼音Zhuī Lì别名栲栗、山椎、锥子树、勒翠、桂林栲、米锥栗来源壳斗科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以壳斗、叶和种子入药。

  • 乌梅

    《中国药典》:乌梅药材名称乌梅拼音Wū Méi英文名FRUCTUS MUME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h.)Sieb .et Zuc

  • 假蒟

    《中药大辞典》:假蒟药材名称假蒟拼音Jiǎ Jǔ别名蛤药、酿苦瓜、封口好、毕拨子(《生草药性备要,),假荖、蛤荖(《岭南采药录》),假蒌(《南宁市药物志》),猪拨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蛤蒌

  • 漏篮子

    《中药大辞典》:漏篮子药材名称漏篮子拼音Lòu Lán Zi别名木鳖子(《雷公炮炙论》),虎掌(《日华子本草》),漏篮(《彰明附子记》)。出处《纲目》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琐细

  • 滇苦菜

    药材名称滇苦菜拼音Diān Kǔ Cài别名苦马菜、滇苦苣菜来源菊科苦苣菜属植物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水塔花叶

    药材名称水塔花叶拼音Shuí Tǎ Huā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凤梨科植物红苞凤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llbergia pyramidalis Lind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多鲜用。

  • 棱枝槲寄生

    药材名称棱枝槲寄生拼音Lénɡ Zhī Hú Jì Shēnɡ别名枫木寄生、万寿木寄生、柿寄生、樟木寄生、梨寄生(《广西药植名录》),青刚栎寄生(《海南植物志》),桑寄生

  • 《全国中草药汇编》:藕药材名称藕拼音ǒu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根状茎。秋冬采挖,多生用。性味甘,寒。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止渴除烦。用于热病烦渴,咯血,

  • 樝子

    《中药大辞典》:樝子药材名称樝子拼音Zhā Zǐ别名和圆子(《雷公炮炙论》),西南木瓜(《中药志》)。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木桃的果实。果熟时采摘,纵剖为两半或数片,晒干或烘干。原形态木桃

  • 柘耳

    药材名称柘耳拼音Zhè ěr别名柘黄出处《纲目》来源为寄生于柘树上的木耳。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木耳"条。功能主治治肺痈咳嗽,脓血腥臭。不问脓成未成,用柘耳一两研末,糊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