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杜鹃花根

杜鹃花根

《中药大辞典》:杜鹃花根

药材名称杜鹃花根

拼音Dù Juān Huā Gēn

别名翻山虎、搜山虎(汪连仕《采药书》)。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杜鹃花科植物杜鹃。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化学成分根皮含鞣质7%。

性味酸甘,温。

①《分类草药性》:"味甜,性温。"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酸,无毒。"

功能主治和血,止血,祛风,止痛,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崩漏,肠风下血,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①汪连仕《采药书》:"治疬串,能拔根。医风,合巴山虎闹羊花根),蒸酒服。"

②《草木便方》:"治赤白久痢,血崩,肠风下血,痔漏,跌打损伤,生肌肉,"

③《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月经不调,止红崩;浸酒内服,可治风湿。"

⑤《江西草药》:"活血,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月经不调:杜鹃花根、香茶菜根、益母草各五钱,月月红花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崩漏:杜鹃花根一两,金樱根一两,绵毛旋覆花根八钱,茜草根五钱,粉干葛四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③治白带:杜鹃花根、三白草根各五钱。水煎去渣,用猪肉汤兑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④治跌打损伤:杜鹃花根皮(鲜)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⑤治气郁胸闷:杜鹃根(干)一两,丛毛榕根六钱,猪肋骨二支。水炖服。无肝火者加酒服。

⑥治鼻出血:杜鹃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炖服。

⑦治乳痈初超:杜鹃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炖服:外用鲜叶配香附捣烂敷。(⑤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杜鹃花根

药材名称杜鹃花根

拼音Dù Juān Huā Gēn

别名翻山虎、搜山虎、映山红根

出处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R·in-dicum Sweet var.simsii Maxim;R.indicum(L.) Sweet var.Ignescens Swee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2-5m。多分枝,幼枝密被红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黄色,无毛,树皮纵裂。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边缘有睫毛。叶二型;春叶纸质,较短,夏叶革质,较长,卵状椭圆形或长卵状披针形,长3-6cm,宽2-3cm,先端锐尖,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表面疏被淡红棕色糙伏毛,背面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脉上更多。花2-6朵,成伞形花序,簇生枝端;花梗长约5-8mm;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长3-7mm,外面密被糙伏毛和睫毛;花冠宽漏斗状,玫瑰色至淡红色、紫色,长3-5cm,5裂,裂片近倒卵形,上方1瓣及近倒2瓣里面有深红色斑点;雄蕊10,稀7-9,花丝中下部有微毛,花药紫色;子房卵圆形,5室,长5-8mm,密被扁平长糙毛,花柱细长。蒴果卵圆形,长1-1.2cm,密被棕色糙毛,花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地或平地,疏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客地,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约1.5cm,根头部膨大,有多数木质茎基。表面灰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有网状细皱纹。木质坚硬,难折断,断面淡棕色。无臭,味淡。

性味酸;甘;性温

功能主治和血止血;消肿止痛。主月经不调;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痢疾;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根皮捣敷。

各家论述1.汪连仕《采药书》:治疬串,能拔根。医风,合巴山虎(闹羊花根),蒸酒服。2.《草木便方》:治赤白久痢,血崩,肠风下血,痔漏,跌打损伤,生肌肉。

3.《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

4.《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月经不调,止红崩;浸酒内服,可治风湿。

5.《江西草药》:活血,止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油桐子

    《中药大辞典》:油桐子药材名称油桐子拼音Yóu Tónɡ Zǐ别名桐子(《纲目》),桐油树子(《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油桐果(《福建民间草药》)。出处《纲

  • 黄蘑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蘑菇药材名称黄蘑菇别名黄粉牛肝、黄牛肝、黄衣牛肝、黄色猪口茸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黄蘑菇Pulveroboletus ravenelii (Berk. et Curt.

  • 微籽

    药材名称微籽来源大戟科微籽Baliospermum effusum Pax et Hoffm.,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解毒驱虫,散瘀消肿。主治跌打损伤,骨折,蛔虫病,黄疸型肝

  • 红田乌草

    药材名称红田乌草拼音Hónɡ Tián Wū Cǎo别名红节节草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苋科植物红莲子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一年生柔弱草本。茎红色

  • 大飞天蜈蚣

    药材名称大飞天蜈蚣别名肥力漆、红根叶、退黄藤来源漆树科大飞天蜈蚣Phlebochiton sinense Diels,以茎、叶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酸,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毒蛇咬伤,黄疸

  •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

    药材名称九州岛岛岛岛堇菜拼音Jiǔ Zhōu Jǐn Cài别名茶匙黄、光匍伏堇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光蔓茎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diffusoides C.J.Wang[V

  • 土马鬃

    药材名称土马鬃拼音Tǔ Mǎ Zōnɡ别名大金发藓、独根草、眼丹药、小松柏、一口血、矮松树、万年杉、拳头草、千年松、一寸松、千年枞出处《嘉佑本草》载:“土马鬃;所在背阴古墙垣上有之。岁多雨则茂盛&he

  • 复叶披麻草根

    药材名称复叶披麻草根拼音Fù Yè Pī Má Cǎo Gēn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复叶披麻草的根。秋、冬采收,洗净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

  • 鹿耳翎

    《中药大辞典》:鹿耳翎药材名称鹿耳翎拼音Lù ěr Línɡ别名鹿耳苓、鹿耳草(《生草药性备要》),八十缺、毛六猬、六角瓣、六什头、六毒草,八楞风、八面风、蜡达草、六十瓣、六角心、

  • 地柏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柏叶药材名称地柏叶拼音Dì Bǎi Yè别名地柏枝、金花草、凤凰尾、避风草、奶子草、石灰草来源蕨类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华中铁角蕨Asplenium sar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