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棕叶芦

棕叶芦

《全国中草药汇编》:棕叶芦

药材名称棕叶芦

拼音Zōnɡ Yè Lú

别名扫地草、棕叶草

来源禾本科棕叶芦Thysanolaena maxima (Roxb.) O. kuntze,以入药。

生境分部华南至西南。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笋2~3斤,切细水煎服,每日1剂。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棕叶芦

药材名称棕叶芦

拼音Zōnɡ Yè Lú

英文名all-grass of Tigergrass

别名莽草、棕叶草、扫地草

出处始载于《种子植物名称》。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棕叶芦的根或笋。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ysanolaena maxima (Roxb. ) Kuntze.[Agrostis maxima Rox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棕叶芦,多年生草本。秆直立,高1-3m,具白色髓部。叶鞘光涌,紧密包茎;叶舌质硬,截平,长1-2mm;叶片扁平,广披针形,基部呈心形,长达40cm,宽3-7cm,光滑或幼嫩时边缘微粗糙,具细小横脉纹。圆锥花序长达60cm,每节着生1-3个分枝;分枝斜向上繁荣昌盛,下部裸露,基部主枝长达30cm;小穗长约1.5-1.8mm,基柄长约2mm;颖短小,长为小穗的1/5-1/4,先端钝具1脉;第2花为两性,外稃卵形,具短尖头,与第1外稃等长或略有上下,具3脉,边缘疏被柔毛,成熟后其毛 不毛开展;内稃透明膜质,较短小;花药褐色,长约1mm。颖果长圆形,长约0.5mm。花、果期夏、秋间。

生境分部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本品叶含铁、锰、铜、锌、镍、硅、钙、镁、钾等无机元素。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入肺、胆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截疟;止咳平喘。主疟疾;烦渴;腹泻;咳喘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30-6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或嫩笋:味甘、性温。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疟痰、咳嗽平喘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背桂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背桂药材名称红背桂别名叶背红、金琐玉来源大戟科红背桂Excoc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广西。性味辛、微苦,平。有小毒。功

  • 独脚柑

    《中药大辞典》:独脚柑药材名称独脚柑拼音Dú Jiǎo Gān别名干草(《广州植物志》),细独脚马骝(《南宁市药物志》),马佬含菊(《广西中药志》),金锁匙(《闽南民间草药》),地莲芝(《贵

  • 小茜草

    药材名称小茜草拼音Xiǎo Qiàn Cǎo别名滇茜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云南希草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iayunnanensis(Franch.)Dlels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集

  • 小万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万年草药材名称小万年草拼音Xiǎo Wàn Nián Cǎo别名石豆瓣来源景天科小万年草Sedum subtile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

  • 陆英

    《全国中草药汇编》:陆英药材名称陆英拼音Lù Yīnɡ别名蒴藋、走马前、走马风、八棱麻、八里麻、臭草、苛草、七叶金来源为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陆英Sambucus chinensis Lindl

  • 大冷水麻

    药材名称大冷水麻拼音Dà Lénɡ Shuǐ Má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长序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melastomoides(Poir.)Wedd.[Urtica mela

  • 化香树叶

    《中药大辞典》:化香树叶药材名称化香树叶拼音Huà Xiānɡ Shù Yè别名山柳叶(《湖南药物志》)。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胡桃科植物化香树及圆果化香树的叶。原形

  • 银朱

    《中药大辞典》:银朱药材名称银朱拼音Yín Zhū别名灵砂(《证类本草》),心红(《本草蒙筌》),水华朱(《胡演升丹炼药秘诀》),猩红、紫粉霜(《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人工制成的赤色硫

  • 胡桐泪

    《中药大辞典》:胡桐泪药材名称胡桐泪拼音Hú Tónɡ Lèi别名胡桐律(《汉书》颜师古注),石律(《日华子本草》),石泪(《岭表录异》),胡桐碱(《纲目》)。出处《唐本

  • 普陀南星

    药材名称普陀南星拼音Pǔ Tuó Nán Xī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普陀南星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aema ringens(Thunb.)Schott[Arum ring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