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沙柳

沙柳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柳

药材名称沙柳

拼音Shā Liǔ

别名筐柳、降马[藏名]

来源杨柳科沙柳Salix cheilophila Schneid.,以鲜茎、叶、树皮入药。

生境分部内蒙古、河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性味辛、甘,温。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主治麻疹初起,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沙柳

药材名称沙柳

拼音Shā Liǔ

别名降马(藏名)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沙柳枝叶树皮。随用随采。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带紫色,初有贴生丝毛,后无毛。叶条形或条状倒披针形,长1.5~5厘米,宽3~7毫米,边缘外卷,上半部有疏生具腺细齿,下半部近全缘,上面初有绢状毛,后几无毛,下面灰色,有丝毛;叶柄长1~3毫米,有长柔毛。花序轴密生长柔毛;苞片倒卵状矩圆形,基部有疏柔毛,腹面有1腺体;雄花序长1.5~2.3厘米;雄蕊2,花丝合生;雌花序长1.5~2厘米;子房密生短丝毛。蒴果长3毫米,无梗,裂开为2瓣。种子具长白毛。花期3月。果期5月。

生境分部生于河谷溪边湿地。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性味《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辛甘,温。"

功能主治①《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表祛风。治麻疹初期,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

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疮疖痈肿,树皮捣烂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沙柳

药材名称沙柳

拼音Shā Liǔ

别名筐柳

出处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乌柳的枝叶、树皮或须状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cheilophila Schneid.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枝叶,夏、秋季采须状根,全年采收树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枝初被绒毛,后无毛。芽具长柔毛。叶片线形,长2.5-5cm,宽3-7mm,上面绿色,疏被柔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柔毛;叶缘我卷,上部具腺锯齿,下部全缘;叶柄具柔毛。花序与叶同时开放,基部具2-3小叶;雄花序长1.5-2.3cm,密花;雄蕊2,完全合生,花药4室,黄色;苞片基部具柔毛;腺体1,腹生;雌花序长1.3-2cm,密花,花序轴具柔毛;子房密被短毛;腺体1。蒴果长约3mm。花期4-5月,果期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3 000m的山河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散瘀消肿。主麻疹初起;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疮疖痈肿;腰扭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表祛风。治麻疹初期,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

2.《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疮疖痈肿,树皮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通经草

    《中药大辞典》:通经草药材名称通经草拼音Tōnɡ Jīnɡ Cǎo别名金丝草(《山西中药志》),止惊草、金线铜皮、铁骨草(《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分经草、小孩拳、伸筋草(《河南中草药手册》)。出处《山

  • 香艾

    药材名称香艾拼音Xiānɡ ài别名山风风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馥芳艾纳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aromatica DC.[Erigeron cochinense Spreng.

  • 千年耗子屎种子

    《中药大辞典》:千年耗子屎种子药材名称千年耗子屎种子拼音Qiān Nián Hào Zi Shǐ Zhǒnɡ Zi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种子。原形态形态详&qu

  • 梓木

    《中药大辞典》:梓木药材名称梓木拼音Zǐ Mù出处《握灵本草》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木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梓白皮"条。化学成分含梓木内酯;又含多种萘醌衍生物,其中已确证的

  • 苦荬菜

    《中药大辞典》:苦荬菜药材名称苦荬菜拼音Kǔ Mǎi Cài别名盘儿草(《陕西中草药》)。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荬菜的全草。春季采收,阴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

  • 南五味子叶

    药材名称南五味子叶拼音Nán Wǔ Wèi Zǐ Yè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的叶。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福建民间草药》:"治痈疽背疮,

  • 冰球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冰球子药材名称冰球子别名山慈姑、山兰来源兰科冰球子Oreorchis patens (Lindl.) Lindl.,以假鳞茎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辛,寒。有小毒。功能主治解毒

  • 地黄连

    药材名称地黄连拼音Dì Huánɡ Lián别名假苦楝、矮秃秃、千年矮(《广西中药志》),鸡血散、小罗伞(《广西药植名录》),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丝岩陀、土黄连(《云南

  • 川乌头

    《中药大辞典》:川乌头药材名称川乌头拼音Chuān Wū Tóu别名川乌(《金匮要略》)出处侯宁极《药谱》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茎叶,然后将子

  • 阳雀花根

    《中药大辞典》:阳雀花根药材名称阳雀花根拼音Yánɡ Què Huā Gēn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百科植物云南锦鸡儿的根。8~10月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