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猫头

猫头

药材名称猫头

拼音Māo Tóu

出处《纲目》

来源为猫科动物头骨

性味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陆川本草》:"甘酸,微温。"

功能主治治瘰疬,痈疽,恶疮,痔疾。

①《纲目》:"治心腹痛,杀虫治疳,及痘疮变黑,瘰疬鼠瘘,恶疮。"

②《陆川本草》:"生肌收口,治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烧灰为末,2~3钱。外用:烧灰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瘰疬:猫脑(《圣惠方》作’猫脑骨,炙黄’)、莽草二昧等分。为末,着孔中。(《千金方》)

②收敛痈疽:猫头一个(煅研),鸡子十个(煮熟,去白,以黄煎出油)。入白蜡少许,调灰敷之,外以膏护住。(《医方摘要》)

③治对口毒疮:猫头骨烧存性研,每服三、五钱,酒服。(《便民食疗》)

④治走马牙疳:黑猫头烧灰,酒服方寸匕。(《寿域神方》)

⑤治小儿阴疮:猫头骨烧灰敷之。(《纲目》)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竹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黄药材名称竹黄拼音Zhú Huánɡ别名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科竹黄属真菌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 Henn.,

  • 蟾舌

    《中药大辞典》:蟾舌药材名称蟾舌拼音Chán Shé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舌。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拔疔。"复方治鱼脐疔:(

  • 白苏梗

    《中药大辞典》:白苏梗药材名称白苏梗拼音Bái Sū Gěnɡ出处《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茎。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老茎,除去果实及枝叶,晒干。生境分部产江苏、安徽、四川、

  • 土香榧

    药材名称土香榧拼音Tǔ Xiānɡ Fěi别名粗榧、血榧、木榧(《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粗榧科植物中国祖榧的种子。原形态中国粗榧,又名:鄂西粗榧、竹叶粗榧、红壳松。常绿小

  • 茶油粑

    药材名称茶油粑拼音Chá Yóu Bā别名枯饼、茶枯、茶麸、茶子饼、茶子麸、茶油麸。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种子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

  • 红地榆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地榆药材名称红地榆来源蔷薇科红地榆Potentilla griffithii Hook. f.,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泻。主治红白痢疾,白带。用法用

  • 陈火腿骨

    药材名称陈火腿骨拼音Chén Huó Tuǐ Gǔ出处《纲目拾遗》功能主治治赤白久痢,食积停滞。①《百草镜》:"煅黑研用,治食积及痢。"②《随息居饮食谱》:&q

  • 刮筋板

    《全国中草药汇编》:刮筋板药材名称刮筋板拼音Guā Jīn Bǎn别名刮金板来源大戟科土沉香属植物草沉香Excoecaria acerifclia F. Did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苦

  • 桃树根、茎、树皮

    药材名称桃树根、茎、树皮拼音Táo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的根、茎和树皮。随时可采,晒干备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截疟,杀虫。用于风

  • 匙叶草

    《中药大辞典》:匙叶草药材名称匙叶草拼音Chí Yè Cǎo别名海赤芍、海萝卜、海金花、土地榆(《福建中草药》)。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白花丹科植物补血草的根或全草。根全年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