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猬菊

猬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猬菊

药材名称猬菊

来源菊科猬菊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Trautv.) Kitag. et Kitam.,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华北、甘肃、宁夏。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破血行瘀,凉血,止血。主治外伤,出血,吐血,鼻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外用治疮毒痈肿。

用法用量5钱,配方用。外用鲜叶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猬菊

药材名称猬菊

拼音Wèi Jú

别名大蓟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猬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Trautv.) Kitag. Et Kitam. [Carduus lomonossowii Trautv.]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猬菊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茎直立,具纵沟棱,密被灰白色绵毛,分枝或不分枝。基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8-15cm,宽3-6cm,先端钝尖,基部渐狭成柄,羽状分裂,边缘有小刺尖,上面淡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绵毛;茎生地长圆形,向上渐小,忆裂或齿状缺刻,有小刺尖。基部沿茎下延成窄翅。头状花序,单生枝端;总苞卵形,直径3-5cm,被蛛丝状毛;总苞片多层,线状披针形,具硬锐尖头,暗紫色;花冠暗紫色,全为管状花,裂片5,先端钩状内弯;花药尾部结合成鞘状,包围花丝。瘦果,长圆形,长约5mm,稍扁,无毛,基部着生面稍歪斜;冠毛污黄色,不等长,有小锯齿,基部结合。花、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疮痈肿毒;瘰疬;吐血;衄血;子宫功能性出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千只眼

    药材名称千只眼别名臭漆、透光草来源芸香科九里香属植物千只眼Murraya tetramera Huang,以叶和根入药。夏秋采叶,秋季采根,洗净切段,均可鲜用或阴干备用。性味辛、微苦,微温。功能主治祛

  • 黄石脂

    药材名称黄石脂拼音Huánɡ Shí Zhī别名黄符出处黄石脂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1.《吴普本草》云:“或生嵩山(今河南登封县北),色如豚脑、雁(《别录》作‘鹰’,一作&

  • 高山黄华根

    《中药大辞典》:高山黄华根药材名称高山黄华根拼音Gāo Shān Huánɡ Huá Gēn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高山黄华的根。8~9月采挖。性味性寒,味苦,有小毒。

  • 九头狮子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头狮子草药材名称九头狮子草拼音Jiǔ Tóu Shī Zi Cǎo别名川白牛膝、九节篱、六角英[福建]、化痰青、绿豆青、竹叶青来源为爵床科九头狮子草属植物九头狮子草Peristr

  • 棕树根

    药材名称棕树根拼音Zōnɡ Shù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涩,

  • 紫荆丫

    药材名称紫荆丫拼音Zǐ Jīnɡ Yā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通花梗的果实或花。原形态灌木,高达2米,幼枝有短柔毛。叶对生,卵形、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8厘米,先端尖锐或渐尖,基部

  • 紫楠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楠药材名称紫楠拼音Zǐ Nán别名紫金楠、大叶紫楠、金心楠、金丝楠来源樟科楠木属植物紫楠Phoebe sheareri (Hemsl.)Gamble,以叶、根入药。四季

  • 山乌珠叶

    药材名称山乌珠叶拼音Shān Wū Zhū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轮叶蒲桃的叶或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grijsii (Hance) Merr. Et Perry采收和储

  • 胃友果

    药材名称胃友果拼音Wèi Yǒu Guǒ别名野樱桃。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野扇花Sarcococca ruscifolia Stapf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cococca ruscif

  • 羊踯躅根

    《中药大辞典》:羊踯躅根药材名称羊踯躅根拼音Yánɡ Zhí Zhú Gēn别名山芝麻根(《梁侯瀛集验良方》),巴山虎(《百草镜》),闹羊花根(《纲目拾遗》)。出处《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