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甘薯

甘薯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薯

药材名称甘薯

拼音Gān Shǔ

别名白薯、红薯、红苕、番薯地瓜

来源旋花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以根、藤入药。

生境分部各地栽培。

性味甘、涩,微凉。

功能主治补中,生津,止血,排脓。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干根研粉,每日3次,第一次服4两,以后每次服2两,温开水调匀服。

崩漏:鲜藤2两,烧炭存性,冲甜酒服。

无名肿毒:鲜根适量,捣烂包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甘薯

药材名称甘薯

拼音Gān Shǔ

别名甘储(《南方草木状》),山薯(《农政全书》)。

出处《纲目》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甘薯块茎

原形态多年生藤本,高约5米。地下有肉质块茎,呈球形,肉白色,有甜味。茎圆柱形,被微毛。叶互生,近圆心形残广圆心形,长8.5~12厘米,宽13~20厘米,纸质,先端有骤短尖,基部心状耳形,或深圆弯入,全缘,下面被柔毛,有脉11条自基部发出;具长柄,长约13.5厘米,在叶柄基部有刺2个,对生。花小,单性,花被裂片6。蒴果,有翅3。

生境分部我国南方有栽培。

化学成分蛋白质2.3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9克%,粗纤维0.6克%;胡萝卜素1.31毫克%,硫胺素0.12毫克%,核黄素0.04毫克%,尼克酸0.5毫克%,抗坏血酸30毫克%;灰分0.9克%,钙18毫克%,磷20毫克%,铁0.4毫克%。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纲目》:"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甘薯

药材名称甘薯

拼音Gān Shǔ

英文名rhizome of Edible Yam

别名甘薯、山薯、甜薯

出处出自1.《纲目》。

2.杨孚《异物志》:甘薯似芋,亦有巨魁,剥去皮,肌肉正白如脂肪,南人专食以当米谷。

3.《南方草木状》:甘,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鬻食之,味如薯蓣,性不甚冷。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惟掘地种甘,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贮之,以充粮糗,是名粮。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甘薯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esculenta(Lour.) Burkill[Oncus esculentus Lou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甘薯,缠绕草质藤本。地下块茎顶端通常有4-10多个分枝,各分枝末端膨大成卵形形的块茎,外皮淡黄色,光滑。茎左转,基部有刺,被丁字形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5-8cm,基部有刺;叶片阔心脏形,最大的叶片长达15cm,宽17cm,一般的长和宽不超过10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基出脉9-13,被丁字形长柔毛,尤以背面较多。雄花序为穗状花序,单生,长约15cm;雄花无梗或具极短的梗,通常单生,稀有2-4朵簇生,排列于花序轴上;苞片卵形,先端渐尖;花被浅杯状,被短柔毛,外轮花被片阔披针形,长1-8mm,内轮稍短;发育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口部,较裂片稍短;雌穗状花序单生于上部叶腋,长达40cm,下垂,花序轴稍有棱。蒴果较少成熟,三棱形,先端微凹,基部截形,每棱翅状,长约3cm,宽约1.2cm;种子圆形,具翅。花期初夏。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稀疏灌丛或路边岩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化学成分块根含蛋白质(protein)2.3g%,脂肪(far)0.2g%,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29g%,粗纤维(crude fiber)0.5g%,胡萝卜素(carotene)1.31mg%,硫胺素(thiamine)0.12g%,核黄素(riboflavine)0.04mg%,烟酸(nicotinic acid)0.5mg%,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30mg%,灰分(ash)0.9g%,钙18mg%,磷20mg%,铁0.4mg%。脂肪中主含油酸(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还有花生酸(arachidic acid)。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阴补肾。主脾虚气弱;肾阴专职乏诸证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作食品。

各家论述《纲目》: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维氏假瘤蕨

    药材名称维氏假瘤蕨拼音Wéi Shì Jiǎ Liú Jué英文名Veitch Phymatopsis别名乌鸡骟、花狼鸡、地五爪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维氏假瘤蕨的根

  • 大臭黄荆

    药材名称大臭黄荆拼音Dà Chòu Huánɡ Jīnɡ别名斑鸠叶、臭黄荆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近头状豆腐柴的根和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emna subcapitata Rehd.采收和储

  • 刚毛尖子木

    药材名称刚毛尖子木拼音Gānɡ Máo Jiān Zi Mù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刚毛尖子木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xyspora uagans (Roxb.)Wall.[Melastom

  • 山柳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柳菊药材名称山柳菊拼音Shān Liǔ Jú别名伞花山柳菊、柳叶蒲公英来源菊科山柳菊属植物山柳菊Hieracium umbelatum L.,以根及全草入药。夏季采全草

  • 一箭球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箭球药材名称一箭球拼音Yí Jiàn Qiú别名水百足、三角草、三叶珠、单打槌、公芋头草来源本品为莎草科水蜈蚣属植物单穗水蜈蚣Kyllinga monocephala Rottb

  • 西藏花椒种子

    药材名称西藏花椒种子拼音Xī Zànɡ Huā Jiāo Zhǒnɡ Zi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西藏花椒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axylum tibetanum Huang采收和储藏

  • 白茎鸦葱

    药材名称白茎鸦葱拼音Bái Jīnɡ Yā Cōnɡ别名猪尾巴、羊奶子、倒扎草、笔管草、水风、茅草细辛、独脚茅草来源菊科鸦葱属植物白茎鸦葱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

  • 温泉

    药材名称温泉拼音Wēn Quán别名温汤、沸泉出处1.温泉入药始见于《本草拾遗》,谓之“温汤”。2.《纲目》云:“温泉有处甚多。按《胡仔渔隐丛话》云:汤泉多作硫黄气,浴之则袭人肌肤。惟新安黄山是朱砂泉

  • 美丽桐

    药材名称美丽桐拼音Měi Lì Tónɡ别名石牡丹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美丽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ightia speciosissima (D. Don) Merr.[Gmelinia

  • 鲤鱼胆

    《中药大辞典》:鲤鱼胆药材名称鲤鱼胆拼音Lǐ Yú Dǎn出处《本经》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胆。化学成分除胆汁一般常有的胆汁酸、胆汁色素、脂类等外,尚含鲤甾醇;又证明在鲤体中,胆甾醇可变为鲤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