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白桂木根

白桂木根

药材名称白桂木根

拼音Bái Guì Mù Gēn

别名将军树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白桂木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2.Artpcapus nitidus Trec.subsp.lingnanensis(Merr.)Jarr.[A.lingnanensis 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1.乔木,高达10m,全株有乳汁。树皮暗紫色,成薄片剥落;小枝被略紧贴的柔毛。单叶互生,2列;叶柄长l-2.2cm,有短毛;托叶线形或狭三角形,长约2mm,被毛,脱落后有疤痕;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7-22cm,宽3一8.5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嫩叶常为羽状浅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例脉7一9对,与细脉交织成网脉在背面突起。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单个腋生,倒卵形或棒状形,长1.5-2cm,直径1-1.5cm,总花梗长1-2cm,被浅灰色短柔毛;雄花有花被片4,分离,线形或匙形,长1mm,密被微柔毛;雄蕊1,花丝长椭圆形,花药椭圆形。聚合果近球形,直径3-4cm,黄色,干时褐色,被短毛,表面有不明显、宿存的乳状突起,萼片近轴部分分离,结果时约12枚;果柄长3.5-6.5cm,被短柔毛。花期春末夏初,果期秋季。

2.桂木与白佳木的区别在于:叶片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钝或短渐尖。聚合果直径达5cm,鲜时红色,干后褐色,被绒毛;种子10-15颗。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低海拔的温暖山区、路旁、林缘或疏林中。

2.生于低海拔的山地、林缘,多栽培。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甘;淡;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头痛;产妇乳汁不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酸不溜

    《中药大辞典》:酸不溜药材名称酸不溜拼音Suān Bù Liū别名分枝蓼、叉枝蓼、酸姜(《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原形态多

  • 《中药大辞典》:墨药材名称墨拼音Mò别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松烟和入胶汁、香料等加工制成之墨。入药以陈久者为佳。性味辛,平。①《本草拾遗》:"

  • 假酸浆

    《中药大辞典》:假酸浆药材名称假酸浆拼音Jiǎ Suān Jiānɡ别名水晶凉粉(《贵州草药》),蓝花天仙子、大千生(《云南中草药》),冰粉(《云南中草药选》),鞭打绣球、草本酸木瓜(《昆明民间常用草

  • 大还魂草

    药材名称大还魂草拼音Dà Hái Hún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分枝感应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ophytum esquirolii lev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

  • 有柄石韦

    药材名称有柄石韦别名石韦、小石韦、长柄石韦、石茶、独叶草、牛皮草、金瓢羹、金茶匙、小尖刀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Ching,以全草入药。夏秋采

  • 白桂木根

    药材名称白桂木根拼音Bái Guì Mù Gēn别名将军树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白桂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2.Artpcapus

  • 川贝母

    《中国药典》:川贝母药材名称川贝母拼音Chuān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别名贝母、川贝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 紫桔梗

    药材名称紫桔梗别名白升麻来源毛茛科紫桔梗Delphinium pogonanthum Hand.-Mazz.,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贵州。性味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升阳。主治风热头痛,水泻

  • 台湾千金藤

    药材名称台湾千金藤拼音Tái Wān Qiān Jīn Ténɡ英文名root of Taiwan Stephania别名兰屿千金藤出处始载于《台湾药植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已科植物台湾千金藤的根茎

  • 香叶根

    药材名称香叶根拼音Xiānɡ Yè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香叶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ra fragrans Oliv.[L.rosthornii Diels.]采收和储藏: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