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皂柳根

皂柳根

《中药大辞典》:皂柳根

药材名称皂柳根

拼音Zào Liǔ Gēn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皂柳。全年可采。

原形态皂柳,又名:毛狗条、山杨柳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黑褐色,幼时有绢状毛,后渐无毛;冬芽平滑无毛。叶互生,倒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3匣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或有微锯齿,上面初时有绢状毛,后渐无毛而光滑,下面青白色,近于无毛;叶柄长8~15毫米,无毛;托叶小。柔荑花序生于有短苞的梗上,近于无柄,毛多;仅有1腺体;雄花序长2~3厘米;雌花序长2~5厘米,结果者长达10厘米;苞黑褐色,先端钝;雄蕊2,离生,花丝平滑无毛;子房嘴状,有短柔毛,花柱短,柱头长卵形以至长椭圆形,为微凹状2裂。蒴果长约9毫米,有疏柔毛。

生境分部多生于山野荒坡。分布浙江、湖北、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性微寒,味辛酸涩。

功能主治驱风,解热,除湿。

复方①治风湿关节炎:皂柳根一两,煎水服;亦可熏洗患处。

②治头风痛:皂柳根五钱,石菖蒲橙子皮各三钱。捣绒,炒热,包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皂柳根

药材名称皂柳根

拼音Zào Liǔ Gēn

别名毛狗条根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皂柳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wallichiana Anders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灌木或乔木。小枝红褐色、黑褐色或绿褐色。芽有棱,常外弯,红褐色或栗色。叶片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卵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4-8(-10)cm,宽1-2.5(-3)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幼叶发红色;全缘;叶柄长约1cm;托叶小,比叶柄短,半心形,边缘有牙齿。花序先叶开放或近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2.5(-3)cm;雄蕊2,花药大,花丝纤细,离生;苞片赭褐色或黑褐色;腺体1,卵状长方形;雌花序圆柱形,长2.5-4cm;子房狭圆锥形,花柱短至明显,柱头2-4裂;苞片赭褐色或黑褐色;腺体同雄花。蒴果长可达9mm,开裂后果瓣向外反卷。花期4月中、下旬至5月初,果期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溪流旁、林缘或山坡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浙江、湖北、湖南、西藏。

性味辛;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热止痛。主风湿关节痛;头风头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弯管花

    药材名称弯管花拼音Wān Guǎn Huā英文名root of Curvedflower Chasalis别名柴桫树、水松罗、银锦、假蓝枕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

  • 吉祥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吉祥草药材名称吉祥草拼音Jí Xiánɡ Cǎo别名小青胆、小叶万年青、玉带草、观音草来源为百合科吉祥草属植物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 (Andr

  • 海虾壳

    药材名称海虾壳拼音Hǎi Xiā Ké出处《本草撮药》来源为对虾科动物对虾或龙虾科动物锦绣龙虾等的甲壳。功能主治①《本草撮要》:"晒干研末,加白糖拌,涂秃疮。"②《泉州本

  • 驴耳风毛菊

    药材名称驴耳风毛菊拼音Lǘ ěr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all-grass of Meadow Saussurea别名狗舌头、驴耳朵、风毛菊出处始载于《全国中草药汇编》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草

  • 石霜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霜药材名称石霜拼音Shí Shuānɡ来源地衣类网衣科黑红衣属植物高山黑红衣Mycoblastus alpinus (Fr.)Kernst.,以叶状体入药。夏季雨后或小

  • 百花锦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花锦蛇药材名称百花锦蛇别名金钱白花蛇[广西]来源游蛇科动物百花锦蛇Elaphe moellendorffi (Boettger) 的初生幼蛇加工环绕成圆盘状者。功能主治搜风胜湿,

  • 桑蠹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桑蠹虫药材名称桑蠹虫拼音Sānɡ Dù Chónɡ别名桑蝎、蝤蛴、铁炮虫、天牛幼虫、褐天牛、桑天牛、桑牛、哈牛来源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桑蠹虫Apriona (Ce

  • 滇鸡骨常山

    《中药大辞典》:滇鸡骨常山药材名称滇鸡骨常山拼音Diān Jī Gǔ Chánɡ Shān出处《中药材品种论述》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鸡骨常山的枝叶。夏季采收。晒干,或切成厚片。原形态鸡骨常山(

  • 野漆树根

    《中药大辞典》:野漆树根药材名称野漆树根拼音Yě Qī Shù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野漆树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漆树叶"条。性味《闽东本草》:&

  • 茨菇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茨菇草药材名称茨菇草拼音Cí Gū Cǎo别名催生草、灵芝草、箭叶大油芒来源禾本科茨菇草Spodiopogon sagittifolius Rendle,以全草入药。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