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破碗掌脚树

破碗掌脚树

药材名称破碗掌脚树

拼音Pò Wǎn Zhǎnɡ Jiǎo Shù

别名野广石榴、炸腰果、老扫叶、水多尼、大号蒲淡、蓝屿野牡丹、老鼠丁根、翁登木、乌提子、山甜娘、酒瓶果、催生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多花野牡丹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affine D.Don[Melas-toma polyanthum B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约1m。茎钝四棱形,分枝多,地上各部表面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或短柔毛,毛扁平,边缘流苏状。叶对生;叶柄长5-10mm;叶片坚纸质,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近椭圆形,长5.4-13cm,宽1.6-4.4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楔形,全缘;基出脉5条。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10朵以上,基部具叶状总苞2;花梗长3-10mm,花5数;花萼长约1.6cm,裂片广披针形,与萼管等长或略长,裂片间具一小裂片;花瓣粉红色至红色,稀紫红色,倒卵形,长约2cm,先端圆形,仅上部具缘毛;雄蕊5长5短,长者药隔基部伸长,末端2深裂,弯曲,短者药隔不伸长,药室基部各具一小瘤;子房半下位,密被糙伏毛,先端具一圈密刚毛。蒴果坛状球形,长6-8mm,直径5-7mm,先端平截,与宿存萼贴生,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花期2-5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830m的山坡、山谷林下、刺竹林下、灌草丛中、路边、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化瘀止血;解毒。主肠炎;痢疾;肝炎;疟疾;偏头痛;咯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月经不调;难产;宫颈糜烂;乳腺增生;痈疖肿毒;水火烫伤;湿疮;跌打伤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撒。

注意孕妇及月经期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杜鹃花

    《中药大辞典》:杜鹃花药材名称杜鹃花拼音Dù Juān Huā别名红踯躅(《洛阳花木记》),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纲目》),艳山红(《分类草药性》),艳山花、山归来(《贵州民间方药集》)

  • 神香草

    药材名称神香草拼音Shén Xiā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硬尖神香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ssopus cuspidatus Boriss.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全草;晒干。

  • 小黄泡

    药材名称小黄泡别名黄泡来源蔷薇科小黄泡Rubus pectlnellus Maxim.,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江西、福建、四川、贵州。性味苦、微涩,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水泻:鲜根2两水煎服。

  • 南烛叶

    《中药大辞典》:南烛叶药材名称南烛叶拼音Nán Zhú Yè别名南烛枝叶(《开宝本草》)。出处《本草新编》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8~9月采收,拣净小枝及杂质,晒干

  • 艾麻草

    药材名称艾麻草拼音ài Má Cǎo别名铁秤铊、禾麻草来源荨麻科艾麻草属植物艾麻草Laportea sinensis C. H. Wright,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挖,去茎叶,洗净泥

  • 土丁桂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丁桂药材名称土丁桂拼音Tǔ Dīnɡ Guì别名白毛将、银丝草、毛棘草来源旋花科土丁桂属植物土丁桂Evolvnlus alsinoides L.,以全草入药。秋季采集,

  • 红丹参

    药材名称红丹参拼音Hónɡ Dān Shēn别名紫丹参、大木帮、红秦艽、松林丹参、马蹄叶红仙茅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橙色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aerea Levl.采收和储

  • 法罗海

    药材名称法罗海拼音Fǎ Luó Hǎi别名发罗海、法罗梅、土川芎、法落海、法落梅、骚独活、红独活、白独活、小独活、红法罗海、臭法罗海出处法罗海始载于《滇南本草》,云:“产东川。叶似黄莱缚,根有菊花心。

  • 核桃叶

    药材名称核桃叶拼音Hé Tɑo Yè别名胡桃叶来源本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的叶。多鲜用,随用随采。性味苦、涩,平。有毒。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用于象皮种,

  • 卵叶贝母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卵叶贝母兰药材名称卵叶贝母兰拼音Luǎn Yè Bèi Mǔ Lán别名有瓜石斛来源兰科贝母兰属植物卵叶贝母兰Coelogyne occult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