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紫红鞭

紫红鞭

药材名称紫红鞭

拼音Zǐ Hónɡ Biān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锥花莸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pteris paniculata C.B.Clark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锥花莸 ,攀援或披散灌木,高1-3m。多分枝,小枝方形。单叶对生;叶柄长0.5-1cm;叶片纸质,阔披针形至卵状披计形,长7-14cm,宽2-6.5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边缘具疏齿,两面密被金黄色腺点及疏柔毛;侧脉约5对。聚伞花序组成圆锥状,通常腋生,长1-7cm;花序梗密生柔毛;花萼杯状,长约3mm,有腺点及柔毛,结果时长约4mm,先端5-6深裂,裂片锥形;花冠粉红色至紫红色,花冠管长2-3mm,外面被毛及腺毛,先端5裂,裂片全缘;雄蕊4,与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被柔毛及腺点。蒴果球形,径约2mm,成熟时橙黄至橙红色,微被毛和腺点。花、果期3-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50-2300m的山坡、路旁或稀疏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西部、云南等地。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痢疾;吐血;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研末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乌泡根

    《中药大辞典》:小乌泡根药材名称小乌泡根拼音Xiǎo Wū Pào Gēn别名马泡根(《分类草药性》)。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乌藨子的根。9~10月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于。原形态

  • 紫菜

    《中药大辞典》:紫菜药材名称紫菜拼音Zǐ Cài别名索菜(《漳浦县志》),紫英(《本草从新》),子菜(《漳州府志》)。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主要为红毛菜科植物甘紫菜的叶状体。原形态藻体为扁平

  • 苦苣苔

    药材名称苦苣苔拼音Kǔ Jù Tái英文名Common Conandron别名锯齿三七、一张白、岩菜、水鳖草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苦苣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黄矾

    《中药大辞典》:黄矾药材名称黄矾拼音Huánɡ Fán别名金线矾(《海药本草》),鸡矢矾(《本草蒙筌》)。出处《唐本草》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黄矾的矿石。原形态单斜晶系。结晶者不多见,

  • 草木灰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木灰药材名称草木灰拼音Cǎo Mù Huī来源柴、草烧成的灰。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功能主治强筋骨,利关节。主治大骨节病。用法用量草木灰3斤,加水10斤,充分搅拌后浸

  • 水狼萁

    药材名称水狼萁拼音Shuǐ Lánɡ Qí别名卷叶凤尾、白兰地草、白栖石来源蕨类中国蕨科粉背蕨属植物粉背蕨Aleuritopteris farinosa (Forsk.) Free

  • 石脑油

    《中药大辞典》:石脑油药材名称石脑油拼音Shí Nǎo Yóu别名石漆(《博物志》),猛火油(《昨梦录》),雄黄油、硫黄油(《纲目》),地脂(《方镇编年录》),泥油(《纲目拾遗》)

  • 黄水茄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水茄药材名称黄水茄别名黄果珊瑚、野茄、丁茄、黄天茄来源茄科茄属植物黄刺茄Solanum coagulans Forsk.[S. sanctum L.],以根、叶及果入药。夏秋采根

  • 三枝叶

    药材名称三枝叶拼音Sān Zhī Yè别名三叉叶、三爪皮、喜叶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滇素馨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subhumile W.W.Smith[J.subhum

  • 蔓荆子叶

    药材名称蔓荆子叶拼音Màn Jīnɡ Zǐ Yè别名白背叶(《岭南采药录》)。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叶或枝叶。化学成分蔓荆的细枝(干)含挥发油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