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红胡豆七

红胡豆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胡豆七

药材名称红胡豆七

别名打不死、红三七石风丹

来源景天景天属植物齿叶景天Sedum odontophyllum Ford.,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晒干。

性味酸,凉。

功能主治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咳嗽吐血,腰痛;外用治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胡豆七

药材名称红胡豆七

拼音Hónɡ Hú Dòu Qī

别名打不死、大打不死、大红袍、天黄七。

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齿叶景天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odontophyllum Frod.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齿叶景天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须根长。不育枝斜升,长5-10cm,花茎高10-30cm。不育枝上的叶对生或3叶轮生,常聚生枝顶;花茎上的叶互生或对生,卵形或椭圆形,长2-5cm,宽1.2-2.8cm,先端稍急尖或钝,边缘有疏而不规则的牙齿,基部急狭。聚伞状花序,分枝蝎尾状;花无梗;萼片5-6,三角状线形,长2-2.5mm;花瓣5-6,黄色,披针状长圆形或几为卵形,长5-7mm,宽1.7-2mm,先端有长的短尖头;鳞片5-6,近四方形;心皮5-6,近直立,卵状长圆形,长3-4mm,基部0.5-0.7mm合生,腹面稍呈浅囊状。蓇葖果,横展,长5mm。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200m的山坡阴湿处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及四川等地。

性味甘;微辛;涩;凉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清热解毒。主血滞经闭;痛经;崩漏;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肺痨咳血;咯血;便血;金创出血;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注意孕妇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花花草

    药材名称花花草拼音Huā Huā Cǎo别名花叶叶、小花草、彩斑桑勒草来源野牡丹科花花草Sonerila picta Kort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结膜炎

  • 枸骨树皮

    《中药大辞典》:枸骨树皮药材名称枸骨树皮拼音Gǒu Gǔ Shù Pí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树皮。原形态形态详"枸骨叶"条。化学成分含咖啡碱、皂

  • 小黄构

    药材名称小黄构拼音Xiǎo Huánɡ Gòu别名小黄钩、藤构、娃娃皮来源瑞香科小黄构Wikstroemia micrantha Hemsl.,以茎皮、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淡

  • 鸭皂树根

    《中药大辞典》:鸭皂树根药材名称鸭皂树根拼音Yā Zào Shù Gēn别名绒祖刺(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洋梅花刺根(《云南经济植物》)。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

  • 菩提香

    药材名称菩提香别名西藏水杨梅来源蔷薇科菩提香Geum urbanum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辛、甘,平。功能主治滋阴补肾,平肝明目,消肿止痛。治感冒,头晕头痛,高血压,贫血,慢性肠胃炎,

  • 铁箍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箍散药材名称铁箍散拼音Tiě Gū Sàn别名香血藤、五香血藤、黄龙藤、蛇毒药、香巴戟、秤砣根、小血藤、野五味来源木兰科北五味子属植物铁箍散Schisandra pro

  • 银扁担

    《中药大辞典》:银扁担药材名称银扁担拼音Yín Biǎn Dɑ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秦岭耧斗菜的根。夏季采挖,去须根,洗净,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纺锤形,深褐色,具多数须根

  • 芜菁花

    《中药大辞典》:芜菁花药材名称芜菁花拼音Wú Jīnɡ Huā出处《证类本草》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芜菁的花或花蕾。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芜菁"条。性味《纲目》:"辛,

  • 辣椒茎

    《中药大辞典》:辣椒茎药材名称辣椒茎拼音Là Jiāo Jīnɡ别名海椒梗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辣椒的茎。9~10月采。性味味辛,性热,无毒。功能主治除寒湿,逐冷痹,散瘀血凝滞。治风

  • 鱼蓼

    药材名称鱼蓼拼音Yú Liǎo别名蓼草、大马蓼、水辣蓼、、水蓼、旱辣蓼、辣蓼、蛤蟆腿、节蓼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