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苦楝花

苦楝花

药材名称苦楝花

拼音Kǔ Liàn Huā

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和川楝M.toosendan Sieb.Et Zucc.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elia azedarach L.2.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4-5月采收,晒干、阴干或烘干。

原形态1.楝 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cm,宽2-3cm,先端长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钝尖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淡紫色,长约1cm;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mm;子房上位。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长1.5-2cm,淡黄色,4-5室,每室具1颗种子。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2.川楝 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长约35cm;羽片4-5对;小叶卵形或窄卵形,长4-10cm,宽2-4cm,全缘或少有疏锯齿。圆锥花序腋生;花萼灰绿色,萼片5-6;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或12,花丝合生成筒。核果大,椭圆形或近球形,长约3cm,黄色或粟棕色,果皮为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长椭圆形,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

2.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

资源分布:1.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广西、云南,西至四川等地。

2.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杀虫;止痒。主热痱;头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通脉丹

    药材名称通脉丹拼音Tōnɡ Mài Dān英文名root of Woolly Tylophora别名三白根、大白前、老虎须、三门根出处始载于《广东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通脉丹

  • 岩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七药材名称岩七拼音Yán Qī别名竹节七、小万年青、白马分宗来源百合科开口箭属植物剑叶开口剑Tupistra ensifolia Wang et Tang,以根状茎入药

  • 泡桐花

    《中药大辞典》:泡桐花药材名称泡桐花拼音Pào Tónɡ Huā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花。功能主治治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菌痢,急性

  • 木蜡树叶

    药材名称木蜡树叶拼音Mù Là Shù Yè别名野漆树叶。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木蜡树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xicodendron sylvestris(Sieb.etZucc.)O.Ku

  • 小叶石楠

    《中药大辞典》:小叶石楠药材名称小叶石楠拼音Xiǎo Yè Shí Nán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小叶石楠的根。秋、冬采挖。原形态小叶石楠,又名:牛筋木、牛李子

  • 地菍根

    《中药大辞典》:地菍根药材名称地菍根拼音Dì Rěn Gēn别名地茄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地稔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根。8~12月采收。

  • 矮脚罗伞

    《中药大辞典》:矮脚罗伞药材名称矮脚罗伞拼音ǎi Jiǎo Luó Sǎn别名雪下红、珊瑚珠(《花镜》),短脚三郎(《植物名实图考》),小罗伞(《陆川本草》),矮茶风、毛茎紫金牛(《四川中药志》),九

  • 金鸡尾巴草根

    《中药大辞典》:金鸡尾巴草根药材名称金鸡尾巴草根拼音Jīn Jī Wěi Bɑ Cǎo Gēn出处《浙江天舢药植志》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针毛蕨或延羽卵果蕨的根茎。原形态①针毛蕨又名:金鸡尾巴草。多年生草

  • 家白蚁

    药材名称家白蚁拼音Jiā Bái Yǐ英文名termite别名白蚁、螱、飞蚁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鼻白蚁动物家白蚁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ptotermes formo

  • 玄明粉

    《中国药典》:玄明粉药材名称玄明粉拼音Xuán Mínɡ Fěn英文名MATRII SULFAS EXSICCATUS来源本品为芒硝经风化干燥制得。主含硫酸钠(Na2SO4)。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