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落花生油

落花生油

药材名称落花生油

拼音Luò Huā Shēnɡ Yóu

别名果油、花生油(《纲目拾遗》)。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种子榨出之脂肪油

化学成分花生油中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脂肪酸中主要为油酸(39.2~65.7%)。其次为亚油酸(16.8~38.2%),棕榈酸(7.2~12.9%),硬脂酸(2.6~5.6%)以及花生酸,山嵛酸,廿四烷酸,肉豆蔻酸,蜡酸,顺-廿碳烯-9-酸,廿碳烯-11-酸,落花生油酸,月桂酸等。

药理作用花生油在制药方面可作油剂注射液的溶媒,也可作油膏等的基质。有人试验用花生油每日皮下注射1次(0.05毫升/100克),共3天,可使大鼠的甲状腺轻度肿大,甲状腺摄碘率增高。花生油的水汽蒸馏液有微弱的抑菌作用。在大鼠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复制中,如以花生油配合其他高胆甾醇饲料,可使主动脉产生与人近似的"动脉粥样变";如以牛油代替花生油,则常产生血栓,病变与人不相似。

性味《纲目拾遗》:"甘,平。"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滑肠下积。"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慢性菌痢

取食用花生油高压灭菌制成注射液,于两侧上巨虚及足三里行穴位注射,每穴1毫升。据167例急性菌痢的观察,经1次治疗后痊愈128例(76.6%),失败39例(23.4%)。失败病例中26例症状体征消失,仅粪便培养阳性。有效病例的平均退热时间为17.6小时,腹痛及里急后重消失为2.5天,便次恢复正常为2.6天,粪便镜检恢复正常为1.9天,粪便培养转阴为3.1天。另据105例(急性90例,慢性15例)的报道,所用剂量及穴位与上法相同,对急性病例一般注射1次,如未能控制,可在3日后再注射1次;对慢性病例每周注射2次。结果治愈率为88.5%,有效率为96.1%。注射后体温多在1~2天恢复正常,腹痛及腹泻在2天内消失,粪便化验4~5天恢复正常。

②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取熟花生油内服。年龄在15岁以下者每顿服60毫升,服后6小时不见好转者再重服1次。少的服1次,多的服4次。年龄在16岁以上者,顿服80毫升,少的1次,多的3次。服后呕吐者可加调味剂或从胃管注入,同时配合一般支持疗法,纠正电解质紊乱,严重者禁食。80例患者经上法治疗,除1例合并肠扭转无效而改用手术治疗外,其余均治愈。平均住院日数4.14天。服油后少数病人于当日或次日排出蛔虫;绝大部分病人在1~2天症状缓解,2~3天症状体征消失,否则往往有合并症。服油后除个别患儿恶心呕吐外,未见不良反应。另有用花生油50~200毫升1次顿服或2次分服,治疗成人肠扭转2例,小儿蛔虫性肠阻塞7例,亦均治愈。一般在6~10小时内腹痛减轻,多数肠鸣消失或减弱;8~10小时排气排便排虫。

③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花生油穴位注射,观察20例,临床治愈(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肿消失或缩小至肋下0.5厘米)19例,平均治疗天数38.3天;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一项未恢复正常,肝肿大缩小不明显)1例,用药18天后未继续治疗。治疗后以临床症状改善最为明显,80%的病人在治疗后5~10天即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为:黄疸指数25天,谷丙转氨酶27.2天,麝浊25.2天,麝絮40.7天,脑絮29.5天。肝肿大12例恢复正常,3例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制剂及用法:取普通花生油过滤两次,放冰箱内24小时,如无沉淀即分装、高压消毒备用;如冷藏后有沉淀,应再过滤,直至24小时后无沉淀为止。用时取花生油注射于下列穴位上:一组:肝俞、脾俞、三阴交;二组:期门、胆俞、足三里。取穴可随症加减。每次选用一组,两侧交替应用,每穴注射1毫升,每周两次;每组注射4次以上反应不敏感时,即换另一组。注射后部分病人有局部胀痛,但1~2天后即消退,未见其他副作用。

④防治传染性急性结膜炎

用经过过滤和高压消毒的花生油行耳穴注射。选穴:肝、目或肝、眼,重症加皮质下。双侧耳穴注射,每穴0.1毫升。治疗31例,治愈天数平均为2.5天。用于预防观察658例,发病26例(3.95%),而未接受预防的249例中有58例(23.69%)发病。

⑤用于麻醉

用生花生油穴位注射,循经取穴或局部取穴,如阑尾手术取足三里、内麻点、大横(右)。每穴注射花生油0.2~0.5毫升。诱导10~15分钟即可进行手术。在消毒皮肤时静脉注射杜冷丁50~100毫克、非那根25~50毫克作为辅助用药。观察40例,麻醉效果为:Ⅰ级6例,Ⅱ级25例,Ⅲ级6例;失败3例。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石莲

    药材名称石莲拼音Shí Lián别名石蚌腿、石蚌接骨丹、石楞腿、石上仙桃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节茎石仙桃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lidota articulata Lindl.采收和储藏:

  • 苦葛花

    药材名称苦葛花拼音Kǔ Gě Huā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峨眉葛藤的花。夏、秋采收。性味性平,味辛苦。功能主治治痔疮,解酒毒。复方①治痔疮:苦葛花(炕干,研末)二钱,胡椒粉一钱。拌匀,分二次用

  • 峨眉蕨贯众

    药材名称峨眉蕨贯众拼音é Méi Jué Guàn Zhònɡ别名贯众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nathyrium acrostichoides(Sw.)Chi

  • 蟾舌

    《中药大辞典》:蟾舌药材名称蟾舌拼音Chán Shé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舌。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拔疔。"复方治鱼脐疔:(

  • 长杆兰

    《中药大辞典》:长杆兰药材名称长杆兰拼音Chánɡ Gǎn Lán别名竹兰(《广州植物志》),石玉、胡连、草姜(《广西药植名录》),大叶寮刁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文哈海

  • 枯萝卜

    药材名称枯萝卜拼音Kū Luó Bo别名地骷髅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枯老根。采收种子时连根拔起,割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利尿

  • 川防风

    《中药大辞典》:川防风药材名称川防风拼音Chuān Fánɡ Fēnɡ别名竹节防风(《四川中药志》),毛前胡、西风(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中药志》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春、

  • 柿子

    《中药大辞典》:柿子药材名称柿子拼音Shì Zi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果实。霜降至立冬间采摘,经脱涩红熟后,食用。化学成分果实含蔗糖、葡萄糖、果糖。未熟果实含鞣质,其组成主要

  • 奇林翠雀

    《全国中草药汇编》:奇林翠雀药材名称奇林翠雀拼音Qí Lín Cuì Què别名奇林飞燕草、德木萨[藏名]来源毛茛科奇林翠雀Delphinium candela

  • 大榆蘑

    药材名称大榆蘑拼音Dà Yú Mó别名榆侧耳、榆耳、榆蘑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榆干侧耳、白黄侧耳、灰白侧耳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eurotus ulmar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