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蚂蚁花根

蚂蚁花根

药材名称蚂蚁花根

拼音Má Yǐ Huā Gēn

英文名Osbeckia nepalensis Hook.f.

别名野牡丹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蚂蚁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beckia nepalensis Hook.f.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直立亚灌木或灌木,高0.6-1.5m。茎四棱形,茎、叶柄及叶密被糙伏毛。叶对生;叶柄极短,长1-4mm;叶片坚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3cm,宽1.5-3.8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至钝,全缘,具缘毛、基出脉5。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苞片叶状;花梗短或几无;花萼长约2cm,萼管外面及裂片间具篦状刺毛突起,裂片5,长卵形,与萼管等长,两面无毛,具缘毛;花瓣5,红色至粉红色,稀紫红色,广倒卵形,偏斜,长1.5-2.5cm,上半部具缘毛;雄蕊10,常偏向1侧,花丝较花药略长,花药具短喙,药隔基部微膨大呈盘状,有短距;子房半下位,5室,卵状球形,先端具1圈短刚毛,上半部密被糙伏毛。蒴果卵状球形,5纵裂,长约8mm,直径约6mm,宿存萼坛形,先端平截,长约8mm,外面具密篦状刺毛突起。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50-1900m的开朗山坡草地,灌木丛,路旁及田边,亦见于疏林缘,溪边湿润的地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根部弯曲细长,表面显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偶有须根,根长约2.8cm,直径0.1-1.2cm;主根粗壮,支根较少,根顶端与茎相接处膨大,有绒毛,毛黄褐色。根质地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显黄色,纤维性。

性味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主湿热黄疸;泻痢;外伤瘀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米油

    《中药大辞典》:米油药材名称米油拼音Mǐ Yóu别名粥油(《重庆堂随笔》)。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煮米粥时,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性味《纲目拾遗》:"味甘,性平。"功能主

  • 黄木耳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木耳药材名称黄木耳拼音Huánɡ Mù ěr别名金耳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黄木耳Tremella mesentarica Retz. ex Fr.,以

  • 猪肚木

    药材名称猪肚木拼音Zhū Dǔ Mù别名山石榴、跌掌随、老虎刺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刺鱼骨木的叶、根及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thium horridu B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摘叶;夏、

  • 钓鱼秆

    药材名称钓鱼秆拼音Diào Yú Gǎn英文名Veronicastrum Herb别名小钧鱼竿、腹水草、见毒消、一串鱼、串鱼草、小串鱼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宽叶腹水草或细穗

  • 黄瓜子

    药材名称黄瓜子拼音Huánɡ Guā Zǐ别名哈力苏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satiuu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成熟的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

  • 黄果茄

    《中药大辞典》:黄果茄药材名称黄果茄拼音Huánɡ Guǒ Qié别名黄水茄、黄打破碗、刺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野茄果、大苦果(《云南经济植物》)。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 南瓜七

    《中药大辞典》:南瓜七药材名称南瓜七拼音Nán Guā Qī别名马蹄当归、八角乌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四川橐吾的根。6~11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

  • 腥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腥藤药材名称腥藤别名赤苍藤、土白芍、假黄藤来源铁青树科腥藤Erythropalum scandens Blume,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

  • 沙棘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棘豆药材名称沙棘豆拼音Shā Jí Dòu别名砂珍棘豆、泡泡草来源豆科沙棘豆Oxytropis psammocharis Hanc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河北

  • 天水蚁草

    《中药大辞典》:天水蚁草药材名称天水蚁草拼音Tiān Shuǐ Yǐ Cǎo别名下白鼠曲草(《中国药植图鉴》),石曲菇、白调羹(《闽东本草》),山果花、大叶毛鼠曲、碎蚁草、黄花草、碎米花(《江西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