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调羹树

调羹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调羹树

药材名称调羹树

别名痄腮树

来源龙眼调羹树Heliciopsis lobata (Merr.) Sleum.,以根皮、叶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

性味淡、涩,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腮腺炎。

用法用量鲜根皮或鲜叶捣烂外敷;也可用根皮或叶研粉,调醋外涂。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调羹树

药材名称调羹树

拼音Tiáo Gēnɡ Shù

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调羹树的根皮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iopsis lobata (Merr) Sleum[He-licia lobata Merr.;H.caulifloroides W.T.Wang]

采收和储藏:根皮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夏、秋季采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乔木,高15-20m。幼枝、叶被紧贴锈色绒毛。叶两型,革质;全缘叶叶柄长4-5cm;叶片长圆形,长10-25cm,宽5-7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叶脉在下面隆起,网脉明显;分裂叶叶柄长4-8cm;叶片轮廓近椭圆形,长20-60cm,宽20-40cm,通常具2-8对羽状深裂片,有时为3裂片。花单性,辐射对称,花序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雄花序长7-12cm,被毛,雄花苞片披针形,花被管长8-12mm,淡黄色,被疏毛;花药长约2mm,腺体4,不育子房不膨大,花柱顶部不增粗;雌花序长2-5cm,被毛,雌花花被管长约1cm,被疏毛,不育花药长约1.5mm,腺体4,子房卵状,花枝顶部增粗,柱头面偏于一侧。核果椭圆形或卵形或卵状椭圆形,两侧稍扁,长7-9cm,外果皮革质,黄绿色,中果皮肉质,干后残留密生的软纤维,内果皮木质。花期5-7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750m的山地、山谷、溪畔热带湿润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

性味淡;涩;性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腮腺炎;皮炎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干品研粉,醋调涂。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皮、叶:味淡、涩、性凉,有小毒。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腮腺炎等症。以外用为主。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通脉丹

    药材名称通脉丹拼音Tōnɡ Mài Dān英文名root of Woolly Tylophora别名三白根、大白前、老虎须、三门根出处始载于《广东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通脉丹

  • 蛎菜

    药材名称蛎菜拼音Lì Cài英文名kelp;tangle别名海青菜、岩头青、蛎皮菜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莼科植物蛎菜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va conglobata

  • 神曲

    《中药大辞典》:神曲药材名称神曲拼音Shén Qū别名六神曲(《本草便读》)。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制法用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各1

  • 圆锥花南蛇藤根

    药材名称圆锥花南蛇藤根拼音Yuán Zhuī Huā Nán Shé Té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锥序南蛇藤Celastrus paniculatus Willd.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椰子壳

    《中药大辞典》:椰子壳药材名称椰子壳拼音Yē Zi Ké出处《纲目》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内果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椰子皮"条。化学成分椰子壳含灰分0.61%,木质素36

  • 四照花

    药材名称四照花拼音Sì Zhào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四照花的叶、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obenthamia japonica(DC.)Fang var.chinensis(

  • 铁角凤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角凤尾草药材名称铁角凤尾草拼音Tiě Jiǎo Fènɡ Wěi Cǎo别名石林珠、金星草、止血草、洞里仙、鸡毛草、石蜈蚣、乌骨草、鹿仙草来源蕨类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铁

  • 干苔

    《中药大辞典》:干苔药材名称干苔拼音Gān Tái别名海苔菜(《本草汇言》),苔菜(姚可成《食物本草》)。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石莼科植物条浒苔的藻体。冬、春间采取。原形态藻体亮绿色或暗绿色

  • 白乳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乳菇药材名称白乳菇别名辣味乳菇、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 (L. ex Fr.) Gray,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林

  • 猩猩木

    药材名称猩猩木别名一品红、叶象花、叶上花来源大戟科猩猩木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各地栽培。性味苦、涩,凉。有小毒。功能主治调经止血,接骨消肿。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