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走茎丹参

走茎丹参

药材名称走茎丹参

拼音Zǒu Jīnɡ Dān Shēn

别名乌痧草(《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湖广草全草。夏、秋采全草,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茎匍匐,基部丛生3~4枝,四方形,略被绒毛。单叶对生,有时为3小叶的复叶;叶片椭圆形,长1.3~2厘米,边缘具小圆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柄及叶脉被有白色绒毛;基生叶柄长。总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端叶腋;萼片4,联合成筒状,先端钝尖;花冠唇形,上唇2浅裂,下唇3裂;雄蕊2;子房上位,2心皮合生。小坚果4,椭圆形,略呈三棱形,包于宿萼内。花期3~4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向阳处。分布广西、四川、湖南、浙江等地。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微苦,平。"

功能主治①《广西药植名录》:"治痧症,蜘蛛疮。"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清肺热,止吐血。治风热咳嗽,痰多气喘及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腐巴

    《中药大辞典》:腐巴药材名称腐巴拼音Fǔ Bā别名锅炙(《药性考》),豆腐锅巴(《慈航活人书》)。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煮豆浆时锅底所结之焦巴。功能主治治翻胃,痢疾,血虚淋浊,肠风下血,血风疮。①《药

  • 磨盘草子

    《中药大辞典》:磨盘草子药材名称磨盘草子拼音Mó Pán Cǎo Zǐ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来源为锦葵科植物磨盘草的种子。化学成分种子中含油约5%,其中脂肪酸成分有:油酸41.

  • 岩泽兰

    药材名称岩泽兰拼音Yán Zé Lán别名天青地红、自来血、血经草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岩泽兰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亚灌木。茎匍匐,红褐色,节处生根,上部

  • 黄芦木

    药材名称黄芦木拼音Huánɡ Lú Mù别名狗奶根、刀口药、黄连、刺黄檗、小檗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黄芦木的根和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amurensis Rupr.采收和储

  • 虾壳钱

    药材名称虾壳钱拼音Xiā Ké Qián别名红锅盖草、红虾壳草、红壳谷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台湾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formosana Hayata采收和储藏:夏、秋季

  • 虾子草

    药材名称虾子草拼音Xiā Zǐ Cǎo别名红虾子草(《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纤花耳草的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一年生纤弱披散草本,高约15~40厘米。茎秃净,干

  • 刺山茶果

    药材名称刺山茶果拼音Cì Shān Ch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茶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ytenus variabilis(Loes.)C.Y.Cheng[Gymnospori

  • 发痧藤

    《中药大辞典》:发痧藤药材名称发痧藤拼音Fā Shā Ténɡ别名夜牵牛、毒根斑鸠菊(《广西药植名录》),过山龙(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菊科植物细

  • 绒毛粉背蕨

    药材名称绒毛粉背蕨拼音Rónɡ Máo Fěn Bèi Jué别名小凤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绒毛薄鳞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tolepidium subvillosum(Hook

  • 榆叶

    《中药大辞典》:榆叶药材名称榆叶拼音Yú Yè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榆白皮"条。化学成分叶每百克含水分79克,蛋白质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