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铃茵陈

铃茵陈

药材名称铃茵陈

拼音Línɡ Yīn Chén

别名金钟茵陈(《滇南本草》),黄花茵陈、(《植物名实图考》),吊钟草(《南京民间药草》),灵茵陈(《江苏植药志》),吹风草、五毒草、徐毒草(《东北药植志》),土茵陈、角茵陈、罐儿茶(《中药志》),铁雨伞草(《泉州本草》),山茵陈、金花屏(《闽东本草》),油罐草(《贵州植药调查》),黑茵陈、铁杆茵陈山芝麻(《上海常用中草药》),罐子草、油蒿菜(《贵州草药》),金壶瓶、山油麻(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北刘寄奴、节节瓶、草茵陈、壶瓶草、野油麻(《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中药志》

来源玄参科植物阴行草全草。8~9月间割取全草,晒干。

原形态阴行草(《植物名实图考》)

一年生草本,高25~7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通常被白色柔毛。叶对生,长2~6厘米,宽1.5~3厘米,羽状分裂,裂片3~4对,边缘常有不整齐的齿状缺刻,基部狭窄下延成叶状柄;苞片披针形至线形,近全缘或3浅裂。花单朵腋生及顶生,排列成总状花序;花萼筒状,长约2厘米,有短粗毛,先端5裂,外表有绿色纵棱10条;花冠唇形,黄色,长约2.5厘米,上唇兜状,全缘,下唇3裂,中央1裂片较大,外面被柔毛;雄蕊4,2强;雌蕊1,子房上位,2室,花柱伸出上唇外,微向上弯,柱头略膨大。蒴果椭圆形,长约12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尖锐,胞背开裂。种子多数,黑色。花期8~9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于旷野、丘陵、平坡、草丛、路旁。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产江苏、安徽、浙江、云南、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长30~60厘米,枝表面紫褐色,被黄白色短柔毛,基部毛较少或近于无毛,质坚实而硬,折断面黄白色,中央有髓。残留的叶片为黑褐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而易脱落。花序着生在枝端,花冠多数已萎落,花萼黄褐色,宿存,内萼通常藏有多数棕褐色的种子。以干燥无根、色棕紫者佳。

化学成分含强心甙和挥发油。

炮制拣净杂质,去根,洗净泥土,稍浸,切段晒干。

性味苦,凉。

①《滇南本草》:"性寒,微苦。"

②《贵州植药调查》:"辛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治黄疸,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跌损瘀痛,血痢,血淋,白带过多,月经不调,症瘕积聚,产后停瘀腹痛。

①《滇南本草》:"利小便,疗胃中湿热,或眼仁发黄,或周身黄肿,消水肿。"

②《植物名实图考》:"治饱胀,顺气化痰,发诸毒。"

③《东北药植志》:"破血下胀,下血止痛,产后余疾,止金疮血,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下泻,小儿尿血。"

④《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利尿。治小便短赤,黄疸,肝炎。"

⑤《贵州草药》:"解表,散寒热,利湿祛风。"

⑥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治胆囊炎,急性肾炎,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研末。

复方①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遍身发黄:阴行草一至二两。水煎,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热闭小便不利:阴行草一两至两半。水煎,调冬蜜服,日服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阴行草,研末,泡酒服。每次一至二钱,每日一次,服三至四次。(《泉州本草》)

④治血痢:鲜阴行草一至三两。清水煎服。(《泉州本草》)

⑤治血淋,小腹胀满:阴行草五钱。开水炖,加冬蜜冲,日服二次。(《闽东本草》)

⑥治白带:阴行草一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感冒、咳嗽:阴行草三至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备注本品的带果全草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以及山东、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地区,作为刘寄奴使用,习称"北刘寄奴",为刘寄奴商品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参见"刘寄奴"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小青杨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青杨药材名称小青杨拼音Xiǎo Qīnɡ Yánɡ别名东北杨来源杨柳科小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以树皮入药。生境分部吉林。性味苦

  • 茯苓

    《中国药典》:茯苓药材名称茯苓拼音Fú Línɡ英文名PORIA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 大箭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箭药材名称大箭拼音Dà Jiàn来源泽泻科窄叶泽泻Alisma canaliculatum A. Braun et Boucb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布于江

  • 斜叶榕叶

    药材名称斜叶榕叶拼音Xié Yè Rónɡ Yè别名半边刀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斜叶榕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tinctoria Forst.f.subsp.gibbosa(B1.)C

  • 火棘

    药材名称火棘拼音Huǒ Jí别名火把果、救军粮、救兵粮、救命粮、赤阳子、红子、豆金娘、水搓子来源蔷薇科火棘属植物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P.

  • 地黄叶

    药材名称地黄叶拼音Dì Huánɡ Yè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叶片。功能主治治恶疮,手、足癣。用法用量外用:捣汁涂或揉搓。复方治恶疮似颊者:地黄叶捣烂日涂

  • 紫薇花

    《中药大辞典》:紫薇花药材名称紫薇花拼音Zǐ Wēi Huā别名鹭鸶花、五里香、红薇花、百日红(《曲洧旧闻》),佛相花(《八闽通志》)、满堂红(涌小品》),怕痒花、猴刺脱(《群芳谱》),紫梢(《民间常

  • 鹿葱

    药材名称鹿葱拼音Lù Cōnɡ出处《群芳谱》载有鹿葱,并将其与萱花对比异同,认为鹿葱色颇类萱,但无香,叶与花茎亦不同。其叶圆而翠绿,叶枯死而后花;一茎虚心,有花五六朵并于顶,花七八瓣。古代文献有关鹿葱

  • 麦撇花藤

    药材名称麦撇花藤拼音Mài Piě Huā Ténɡ别名藤蛇总管、风药、冻骨风(《广西药植名录》),定心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邓嘿罕(傣名)。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茶茱萸

  • 虱草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虱草花药材名称虱草花拼音Shī Cǎo Huā来源菊科虱草花Pulicaria insignis Drum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凉。功能主治镇咳舒肝,清血热,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