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飞龙掌血叶

飞龙掌血叶

《中药大辞典》:飞龙掌血叶

药材名称飞龙掌血叶

拼音Fēi Lónɡ Zhǎnɡ Xuè Yè

出处《贵州民药物》

来源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叶片。全年可采。

功能主治①《贵州民间药物》:"治刀伤出血,捣烂敷。"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疖肿疮毒,飞龙掌血叶捣烂外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飞龙掌血叶

药材名称飞龙掌血叶

拼音Fēi Lónɡ Zhǎnɡ Xuè Yè

英文名Leaf of Asiatic Toddalia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Lam.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ddalia asiatica (L.)Lam.[Paullinia asiatic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

原形态龙飞掌血 木质蔓生藤本。枝与分枝常有向下弯曲的皮刺;老枝褐色,幼枝淡绿色或黄绿色,常被有褐锈色的短柔毛和白色圆形皮孔。

三出复叶互生;总叶柄长3-5cm;小叶无柄;小叶片革质,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或为长圆形,长3.5-9cm,宽1.5-3.5cm,先端急尖或微尖而钝头,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钝锯齿,齿缝及叶片都有透明腺点,两面无毛。花单性,白色至淡黄色;萼片同花瓣均为4-5;雄花常排成腋生的圆锥状聚伞花序,雄蕊4-5,花瓣长约3mm;雌花比雄花稍大,不育雄蕊4-5,长不及雌蕊的1/2,子房上位,近圆球形,被毛,3-5室,每室有上下叠生的胚珠2颗。核果近球形,直径8-10mm。橙黄色至朱红色,有深色腺点,果皮肉质,表面有3-5条微凸起的肋纹。种子肾形,黑色,有光泽。花期10-12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林、路旁、灌丛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飞龙掌血条。

药理作用飞龙掌血条。

性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心;肺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解毒。主刀伤出血;疮疖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外敷患处。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治刀伤出血,捣烂敷。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疖肿疮毒,飞龙掌血叶捣烂外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中药大辞典》:醋药材名称醋拼音Cù别名苦酒(《伤寒论》),淳酢(《本草经集注》),酰(《别录》),米醋(《食疗本草》)。出处《别录》来源为以米、麦、高粱或酒、酒槽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化

  • 红豆树

    药材名称红豆树拼音Hónɡ Dòu Shù别名红豆来源豆科红豆树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ils.,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苦,平。有小毒

  • 鸬鹚肉

    《中药大辞典》:鸬鹚肉药材名称鸬鹚肉拼音Lú Cí Ròu别名水老鸦(《本草衍义》),摸鱼公(《纲目拾遗》),鱼鹰(《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雷公炮炙论

  • 黄芽白菜

    《中药大辞典》:黄芽白菜药材名称黄芽白菜拼音Huánɡ Yá Bái Cài别名黄芽菜(《咸淳临安志》),黄矮菜、花交菜(《戒庵漫笔》),大白菜、结球白菜(《广

  • 红须须

    药材名称红须须拼音Hónɡ Xū Xū英文名Sage,salvia别名洱源鼠尾草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洱源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lankongen

  • 牛耳枫

    药材名称牛耳枫拼音Niú ěr Fēnɡ别名老虎耳、南岭虎皮楠来源交让木科交让木属植物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 散尾葵

    药材名称散尾葵拼音Sàn Wěi Kuí英文名Yellow Palm, Areca Palm, Butterfly Palm, Golden-feather Palm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

  • 铁栏杆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栏杆药材名称铁栏杆别名野叶子烟来源桔梗科半边莲属植物铁栏杆Lobelia wallichiana Hook. f. et Thoms.[L. pyramidalis Wall.]

  • 阔叶石韦

    药材名称阔叶石韦拼音Kuò Yè Shí Wéi英文名Wide-leaf Pyrrosia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阔叶石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rrosi

  • 草鞋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鞋青药材名称草鞋青别名鹅仔草来源蕨类金星蕨科新月蕨属植物单叶新月蕨Abacopteris simplex (Hook.) Ching,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晒干。性味甘、微涩,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