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马肋巴

马肋巴

药材名称马肋巴

拼音Mǎ Lèi Bā

别名马力跨、过山龙

来源药材基源:为裸子蕨科植物尖齿凤丫蕨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iogramme affinis(Wall.)Hieron.[Grammitis affinis Wal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土,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60-100cm。根茎粗壮横生,顶端被棕色、宽披针形鳞片。叶疏生;叶柄长35-50cm,禾秆色,腹面有纵沟,有时基部紫棕色,基部密被黄棕色、宽披针形鳞片;叶轴及羽轴禾秆色,光滑;叶片草质,长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0-50cm,宽25-30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部为一回羽状,下部为二回羽状;侧生羽片4-6对,互生或基部的近对生,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为略不对称的圆楔形或近楔形,有短柄或近于无柄,边缘有不整齐斜向上的尖锯齿,下部1-2对羽片一回羽状;小羽片3-6对,与侧生羽片同形而略小,顶端1片最大,长约14cm,宽约3cm;叶脉羽状,侧脉分离,一至二回二叉状,小脉先端的水囊伸入齿内达尖齿或边缘,多少与之合拢,但不汇合成一体。孢子囊群线形,沿侧脉的2/3分布。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3500m的林下阴湿处或混交林及针叶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密被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叶片草质,长卵形或长卵状圆形,上部为一回羽状,下部为二回羽状;侧生羽片3-6对,互生或基部近对生,披针形,渐尖,基部为略不对称的圆楔形或近截形,有短柄,或近无柄,边缘有不整齐斜向上的尖锯齿;下部1-2对羽片一回羽状。小羽片3-6对,顶端1片最大,侧脉先端水囊伸达锯齿的下侧边,并多少靠合。孢子囊群分布在沿侧脉的2/3处。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舒筋。主痈肿疮毒;犬咬伤;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碎米荠

    药材名称碎米荠来源十字花科碎米荠属植物曲枝碎米荠Cardamine flexuosa With.,以全草入药。夏季采,多鲜用。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尿道炎,膀胱炎,痢疾,白带;外用治疔疮。

  • 舒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舒筋草药材名称舒筋草拼音Shū Jīn Cǎo别名伸筋草、石子藤、无病草、灯笼草、千金藤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石子藤石松Lycopodium casuarinoides Spri

  • 红头小仙

    《中药大辞典》:红头小仙药材名称红头小仙拼音Hónɡ Tóu Xiǎo Xiān别名毛干药、甲冬仗、那猪草(《广西药枝名录》),紫背倒提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

  • 树茭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茭瓜药材名称树茭瓜拼音Shù Jiāo Guā别名吊兰子、大甩头、大凉药、卧吊兰、倒吊兰来源兰科兰属植物硬叶吊兰Cymbidium pendulum (Roxb.)Sw

  • 蟾蜍

    《中药大辞典》:蟾蜍药材名称蟾蜍拼音Chán Chú别名苦蠪(《别录》),蟾(《药性论》),虾蟆(《本草衍义》),蚵蚾(《全婴方论》),癞虾蟆、石蚌(《本草蒙筌》),癞格宝(《贵州

  • 野胡萝卜根

    药材名称野胡萝卜根拼音Yě Hú Luó Bo Gēn英文名Daucus carota L.别名鹤虱风根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ucus carota L.采收

  • 番薯

    《中药大辞典》:番薯药材名称番薯拼音Fān Shǔ别名朱薯(《闽书》),山芋、甘薯(《群芳谱》),红山药(《农政全书》),香薯蓣、红薯(《汲县志》),金薯(《甘薯录》),番茹、土瓜(《纲目拾遗》),地

  • 藿香

    《中药大辞典》:藿香药材名称藿香拼音Huò Xiānɡ出处《别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

  • 滇杠柳

    药材名称滇杠柳拼音Diān Gànɡ Liǔ别名柳叶过山龙、青蛇胆、飞仙藤、黑骨藤、柳叶夹、小黑牛来源萝藦科杠柳属植物滇杠柳Periploca forrestii Schlecht.,以根或

  • 三七

    《中国药典》:三七药材名称三七拼音Sān Qī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 H. Chen的干燥根。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