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马蓼

马蓼

药材名称马蓼

拼音Mǎ Liǎo

别名大蓼、墨记草、春蓼

出处本品始载于《本经》中品"蓼实"条下,《本草经集注》云:"马蓼,生下湿地。茎斑,叶大有黑点。亦有两三种......"《蜀本草》:"《图经》云:蓼类甚多,有紫蓼、赤蓼、青蓼、马蓼、水蓼香蓼、木蓼等,其类有七种。紫、赤二蓼叶小狭而厚;青、香二蓼叶亦相似而俱薄;马、水二蓼叶俱阔大,上有黑点。"《纲目》:"马蓼,高四五尺,有大小二种。但每叶中间有黑迹,如墨点记。"《植物名实图考》在隰草类,并无新说。以上所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桃叶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ersicaria L.

采收和储藏:6-9月花期采收,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80cm。主根弯曲。茎上部直立,单一或分枝。叶互生;有短柄,有硬刺毛;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上面常有褐色斑点,背面绿色,长4-10cm,宽0.5-2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主脉及叶缘有硬刺毛;托叶鞘筒状,膜质,上部明显,紧紧抱茎,长1-2.2cm,有稀疏伏柔毛,先端截形,有短睫毛。花多数,集成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梗微有腺;花密生,长1.5-5cm,通常直立,苞漏斗状,紫红色,先端斜形,疏生睫毛,花被粉红色或白色,通常5深裂,覆瓦状排列;雄蕊7或8,6枚能育;花柱2,稀3。瘦果广卵形,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果期6-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河岸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河南、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桃叶蓼地上部分含甲酸(formic acid),乙酸(acetic acid),丙酮酸(pyruvic acid),缬草酸(valeric acid),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还有没食子酚型鞣质(pyrogallic tannin),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另外还含有香精油(essential oil)和皂甙等。其叶中含有槲皮素(quercetin),异槲皮素(isoquercetin),金丝桃甙(hyperoside)。其种子含5,7-二羟基色酮(5,7-dihydroxychromone),槲皮素-3-半乳糖甙(quercetin-3-galactcoide),山柰酚 3-半乳糖甙(kaempferol 3-galacteside),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肺;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发汗除湿;消食;杀虫。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伤食泄泻及肠道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复方《纲目》:“凡物大者,皆以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本品因茎叶高大,故名马蓼、大蓼。又云:“每叶中间有黑迹,如墨点记,故方士呼为墨记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栗子

    《中药大辞典》:石栗子药材名称石栗子拼音Shí Lì Zi别名海胡桃(《桂海虞衡志》),黑桐油(《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东中药》Ⅱ来源为大棘科植物石栗的种子。秋季桌熟时采收,取

  • 细叶防风

    药材名称细叶防风拼音Xì Yè Fánɡ Fēnɡ别名防风、新疆防风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伊犁岩风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banotis iliensis(Lipsdy) Korov.[Se

  • 古钮菜

    《中药大辞典》:古钮菜药材名称古钮菜拼音Gǔ Niǔ Cài别名白花菜、扣子草(《广州植物志》),七粒扣、五地茄、乌疔草、耳坠仔(《福建中草药》)。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茄科植物少花龙葵

  • 胭脂花

    药材名称胭脂花拼音Yān Zhi Huā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胭脂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maximowiczii Regel采收和储藏:5

  • 黑及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及草药材名称黑及草拼音Hēi Jí Cǎo别名青鱼胆、四棱草、小见肿消、花脸猫、黑耳草来源龙胆科花锚属植物紫白花锚Halenia elliptica D. Don,以根

  • 大泡通叶

    《中药大辞典》:大泡通叶药材名称大泡通叶拼音Dà Pào Tōnɡ Yè出处《贵州民间药》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的叶。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治皮肤裂开

  • 南蛇藤根

    《中药大辞典》:南蛇藤根药材名称南蛇藤根拼音Nán Shé Ténɡ Gēn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卫矛种植物南蛇藤的根,8~10月采,洗净泥土,晒干。生境分部产江西、

  • 石枣

    药材名称石枣拼音Shí Zǎo别名石豆、岩豆(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金枣、石米(《陕西中草药》),独叶岩珠、鸭舌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石豆兰

  • 药材名称茶拼音Chá别名茶叶来源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 O Ktunze [Thea sinensis L.],以叶、子、根入药。叶春夏秋均可采集,焙制。根全年

  • 水鬼蕉叶

    药材名称水鬼蕉叶拼音Shuǐ Guǐ Jiāo Yè别名引水蕉、郁蕉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水鬼蕉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有鳞茎。叶数枚,集生基部,抱茎;剑形,长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