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鬣羚角

鬣羚角

药材名称鬣羚角

拼音Liè Línɡ Jiǎo

英文名angle of mane antelope

别名鬣羚、苏门羚、山驴子、明鬃羊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鬣羚的角。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Bechstein.

采收和储藏:四季猎捕,取角,镑丝即成。

原形态鬣羚,体形中等,身长1.4-1.7m,尾长9-11cm,肩高1.1m,重可达120kg。耳宽大, 颈背有鬃毛。吻端裸露,雌雄均有角,雄角较大,长达20cm,基部粗而先端尖,除尖端外均具环棱。全身黑色稍带棕色,上下唇白色,耳背黑棕色。腹部及鼠蹊部黑褐色,尾尖黑色。个体毛角差异较大。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海拔3000m左右的石崖上,善跳跃,独栖,性刚强。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西藏等地。

性状鬣羚角长约20cm,粗短而尖,角基部粗,环棱紧密,中部环棱较疏,尖端光滑无棱,微弯曲。

性味味咸;性凉

归经肝;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平肝熄风。主温热病高热神昏抽搐;小儿惊风;痫证;惊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50g;或烧存性研末,3-6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清热解毒、平肝息风之功能。主治痫症、中风、小儿惊风、温热病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眼

    药材名称龙眼拼音Lónɡ Yǎn别名桂圆来源见"龙眼肉"。性味甘、平温、无毒。归经入心、脾、胃。功能主治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思虑伤脾,头昏,失眠,心悸怔忡,虚赢,病后或产后体虚,及由于脾虚

  • 凫羽

    《中药大辞典》:凫羽药材名称凫羽拼音Fú Yǔ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鸭科动物绿头鸭的羽毛。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咸,无毒。"功能主治《陆川本草》:"治溃

  • 青蒿

    《中国药典》:青蒿药材名称青蒿拼音Qīnɡ Hāo英文名HERBA ARTEMISIAE ANNUAE别名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

  • 扁竹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竹根药材名称扁竹根拼音Biǎn Zhú Gēn别名蝴蝶花、铁扁担、豆豉叶根来源鸢尾科鸢尾属植物蝴蝶花Iris japonica Thunb.,以全草和根状茎入药。四季均

  • 凤尾贯众

    《中药大辞典》:凤尾贯众药材名称凤尾贯众拼音Fènɡ Wěi Guàn Zhònɡ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刺叶耳蕨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

  • 麦饭石

    药材名称麦饭石拼音Mài Fàn Shí英文名Maifanitum别名长寿石、健康石、炼山石、马牙砂、豆渣石出处始载于《中国药学大辞典》。来源药材基源:为中酸性火成岩类岩石石英二长斑岩。拉丁植物动物矿

  • 茶膏

    药材名称茶膏拼音Chá Gāo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hea sinensis L.]的干燥嫩叶浸泡后,加甘草、贝母、橘皮、丁香、桂子

  • 白丁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丁香药材名称白丁香拼音Bái Dīnɡ Xiānɡ别名麻雀粪、家雀粪、树麻雀来源雀形目文鸟科树麻雀Passer montanus (L.),以粪便入药。山麻雀Passe

  • 石帆

    《中药大辞典》:石帆药材名称石帆拼音Shí Fān别名海团扇(《动物学大辞典》)。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柳珊瑚科动物柳珊瑚的石灰质骨胳。原形态全体呈树状,分枝颇多,常扩展而为一平面,不向四方

  • 春砂花

    药材名称春砂花拼音Chūn Shā Huā别名砂仁花(《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的花朵及花序梗。性状干燥的花朵及花序梗,全体呈淡紫色,花朵细软而小;花序梗长20~3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