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鱼肠草

鱼肠草

药材名称鱼肠草

拼音Yú Chánɡ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霞红灯台报春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beesiana For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具多数粗长的支根。叶丛自粗短的根茎发出;叶柄长为叶片的1/4-1/2,有时与叶片近等长,具翅;叶片狭长圆状倒披针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长8-20cm,宽2-6cm,先端圆形,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边缘具近于整齐的三角形小牙齿,侧脉多达10对以上,与中肋约成45度角。花葶1-3枚自叶丛中抽出,通常高20-35cm,果期可高达50cm,无粉或节上被白粉,具伞形花序2-4(-8)轮,每轮具8-16朵花;苞片线形,在最下方的一轮花序中可长达2.5cm,有时长于花梗;花梗长1-2cm,无粉或微被粉;花萼钟状,长5-8(-9)mm,内面密被乳白色或带黄色的粉,外面微被粉或无粉,分裂达中部或稍过之,裂片披针形,先端渐尖,果时常卷曲;花冠高脚碟形,冠筒长约12mm,橙黄色,喉部具环状附属物,冠檐直径约2cm,玫瑰红色,稀白色,冠筒口周围黄色,裂片倒卵形,先端具深凹缺;长花柱花: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5.5mm,花柱长约10mm;短花柱花:雄蕊距冠筒基部约8.5mm着生,花柱长约5mm。蒴果球形,稍短于花萼。花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400-2800m的溪边和沼泽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南部(木里、盐源)和云南北部(禄劝、丽江、宁蒗)等地。

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豇豆

    《中药大辞典》:石豇豆药材名称石豇豆拼音Shí Jiānɡ Dòu别名石小豆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高山瓦韦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20厘米。根

  • 石腊红

    药材名称石腊红拼音Shí Là Hónɡ别名月月红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天竺葵的花,夏、秋采,鲜用。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90厘米。茎肉质,基部木

  • 王孙

    《中药大辞典》:王孙药材名称王孙拼音Wánɡ Sūn别名白功草、长孙、黄孙、黄昏、海孙、蔓延(《别录》),牡蒙(陶弘景),早藕(《本草拾遗,),百节藕(《植物名实图考》)。出处《本经》来源为

  • 菩提树皮

    《中药大辞典》:菩提树皮药材名称菩提树皮拼音Pú Tí Shù Pí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橡树种植物南京椴的树皮及根皮。同属植物毛枝椴的树皮及根皮与本植

  • 蝙蝠藤

    药材名称蝙蝠藤拼音Biān Fú Ténɡ别名狗葡萄秧、小葛香、杨柳子棵、防己藤、黄攸香、什子苗、小青藤、黄根藤、金百脚、山地瓜秧、爬山秧子。出处蝙蝠藤始见于《纲目拾遗》,云:"此藤附生岩壁、乔木及入

  • 鹗骨

    《中药大辞典》:鹗骨药材名称鹗骨拼音è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鹰科动物鹗的骨胳。原形态鹗(《纲目》),又名:睢鸠(《诗经》),王睢(《尔雅》),沸波(《淮南子》),鱼鹰(《禽经》),下窟乌(

  • 牛奶浆

    药材名称牛奶浆拼音Niú Nǎi Jiānɡ别名牛乳甫(《质问本草》),大号牛奶仔(《福建民间草药》),野枇杷、山牛奶、牛奶珠、毛天仙果、大叶牛奶子(《浙讧民间常用草药》),牛奶仔(《福建中

  • 都咸子树皮

    药材名称都咸子树皮拼音Dōu Xián Zǐ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 L.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acardium occide

  • 牛髓

    《中药大辞典》:牛髓药材名称牛髓拼音Niú Suǐ出处《本经》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髓。性味《别录》:"甘,温,无毒。"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 悬钩子

    药材名称悬钩子拼音Xuán Gōu Zi别名沿钩子(《日用本草》),藨子(《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的未成熟果实。果实已饱满而尚呈绿色时采摘,除净梗叶,用沸水浸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