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鸡谷草

鸡谷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谷草

药材名称鸡谷草

拼音Jī Gǔ Cǎo

别名粘身草、粘人草、鸡谷根

来源禾本科金须茅属植物竹节草Chrysopogon aciculatus (Retz.)Trin.的全草。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暑热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鸡谷草

药材名称鸡谷草

拼音Jī Gǔ Cǎo

别名竹节草、紫穗茅香(《岭南科学杂志》),粘人草(《广州常见经济植物》),草子花(《广州植物志》),蜈蚣草,过路蜈蚣草、粘身草、鬼谷草(《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竹节草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有粗壮分枝的匍匐茎;秆由平卧的基部直立。叶片多数生于匍匐茎上,披针形,长2~5厘米,宽3~5毫米,生于秆部的较短;时鞘抱茎。圆锥花序顶生,狭矩圆形,长5~10厘米,通常淡紫色;分枝丝状,轮生,呈总状花序排列;小穗3个,其中一个无柄;基盘披针形,被倒生粗毛;第一颖披针形,先端垣尖,有不明显的脉2~3条或无脉;第二颖披针形,先端尖或具小芒刺,有脉1条;不孕小花的外稃线状矩圆形,有脉2条;结实小花的外稃线形,先端渐尖,具芒;内稃小,线形,先端钝;雄蕊3,花柱分离。抽穗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坡、草地或旷野。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

性味《广西民间常用草药》:"微苦甘,凉,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治感冒发热,暑热腹痛泄泻,小便赤涩,金创肿痛。

①《广州植物志》:"治毒蛇咬伤,取其根与酒等量煎服。"

②《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水,消肿止痛.治金创肿痛,湿热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复方①治感冒发热,小便不利,上呼吸道炎:鸡谷草三至五钱(鲜者一两),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小儿风热:鸡谷翠一两,淡竹叶五钱,葫芦茶三钱。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湿热腹痛:鸡谷草根一两,香附三钱,番桃木叶一两,鬼画符五钱。煎汤服。

④治暑热小便赤涩:鸡谷草根一两,淡竹叶六钱,坡芝麻五钱。煎汤服。

⑤治痧症泄泻腹痛:鸡谷草二两,蚯蚓四至六条,捣烂。先将鸡谷草用水适量,煎成一碗,冲蚯蚓,待澄清时去渣,一次服。(③方以下出《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鸡谷草

药材名称鸡谷草

拼音Jī Gǔ Cǎo

英文名Herb of Aciculate Chrysopogon

别名竹节草、紫穗茅香粘人草、草子花、粘身草、蜈蚣草、过路蜈蚣草、鬼谷草

出处出自《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竹节草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rysopogon aciculatus (Retz.) Tri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鸡谷草 多年生草本。具根茎及匍匐茎。秆直立,高约50cm。叶鞘无毛或鞘口疏生柔毛,多聚集跨生于匍匐茎上,茎生者短于节间;叶舌短小,长约0.5mm;叶片生于匍匐茎和秆基者,长达8cm,宽3-6mm,茎生者甚退化,基部圆形,先端钝,两面无毛或基部疏被柔毛,边缘小刺状粗糙。圆锥花序直立,线状长圆形,长5-9cm,带紫色;分枝细弱,向上直升,长1.5-3cm,数枚轮生于1节;无柄小穗线形,从中部以上渐狭窄,先端钝,长约4mm,具有4-6mm而被锈色短柔毛之基盘;第1颖具2脊,脊部微隆起,脊之上部具刺状小纤毛,第2颖舟形,先端渐尖并有小短芒 ,其脊上部具有刺状小柔毛;第1外稃稍短于颖,第2外稃等长而较窄于第1小花者,先端全缘具4-7mm的直芒;雄蕊3,花药长0.8mm;雄蕊具分离花柱;有柄小穗长约6mm,具长2-3mm而无毛之柄,颖纸质,披针形,具3脉;雄蕊3,花药长约2.5mm。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荒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20-50cm,根状茎细长圆柱形,横走,先端有地上匍匐茎。秆直立,有少数分枝。叶互生完整叶片条形,长约8cm,宽3-6mm,先端钝,基部圆形,两面无毛或基部疏生柔毛,边缘粗糙、小刺状。圆锥花序穗状,长5-9cm,带紫色,气微,味淡。

性味微苦;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感冒发热;腹痛泄泻暑热小便赤涩;风火牙痛;金创肿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

各家论述1.《广州植物志》:治毒蛇咬伤,取其根与酒等量煎服。

2.《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水,消肿止痛。治金创肿痛,湿热腹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背三七茎叶

    药材名称白背三七茎叶拼音Bái Bèi Sān Qī Jīnɡ Yè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茎叶。夏、秋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背三七&quo

  • 海月

    《中药大辞典》:海月药材名称海月拼音Hǎi Yuè别名镜鱼(《临海异物志》),以下鱼(《食疗本草》),海镜、膏叶盘(《岭表录异》),蛎镜(《闽中海错疏》),石镜(《海南志》),窗贝(《动物学

  • 荔枝核

    《中国药典》:荔枝核药材名称荔枝核拼音Lì Zhī Hé英文名SEMEN LITCHI来源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

  • 凤尾蕉花

    药材名称凤尾蕉花拼音Fènɡ Wěi Jiāo Huā别名铁树花、梭罗花(《四川中药志》)。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花。夏季采收。性味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温

  • 黄花地桃花

    《中药大辞典》:黄花地桃花药材名称黄花地桃花拼音Huánɡ Huā Dì Táo Huā别名黄花虱麻头(《中医方药学》),缡头婆、密马专(《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中

  • 赛繁缕

    药材名称赛繁缕拼音Sài Fán Lǚ别名鸡儿肠、鹅儿肠、繁缕来源石竹科赛繁缕Stellaria neglecta Weih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酸,平。功能主治解

  • 驱虫斑鸠菊

    药材名称驱虫斑鸠菊拼音Qū Chónɡ Bān Jiū Jú英文名stem of Anthelmintic Ironweed别名野茴香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驱虫斑鸠菊的果实。

  • 苍耳花

    《中药大辞典》:苍耳花药材名称苍耳花拼音Cānɡ ěr Huā出处《纲目》来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花或花蕾。功能主治①《纲目》:"主白癞顽痒。"②《南宁市药物志》:"治白痢。

  • 灯笼果

    《中药大辞典》:灯笼果药材名称灯笼果拼音Dēnɡ Lonɡ Guǒ别名狗葡萄、醋栗(《吉林中草药》)。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山麻子的果实。7~8月采取成熟果实,晒干。原形态山麻子,又名:

  • 双肾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双肾藤药材名称双肾藤拼音Shuānɡ Shèn Ténɡ别名马蹄、羊蹄藤来源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湖北羊蹄甲Bauhinia hupehana Craib,以根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