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黑藁本

黑藁本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藁本

药材名称黑藁本

别名川芎、野川芎、岩林

来源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蕨叶藁本Ligusticum pteridophyllum Franch.,以根入药。秋冬采集,洗净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胃寒痛,肌肉关节痛。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黑藁本

药材名称黑藁本

拼音Hēi Gǎo Běn

别名蕨叶白芷、岩林、岩川芎、野川芎、打不死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蕨叶藁本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ticum pteridophyllum Franch.[Ligusticopsis pteridophylla (Franch.)Leute]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茎细长,结节明显,黑褐色。圆柱形,中空,具细条纹。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叶柄,叶柄长15-20cm,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羽片5-7对,长圆状卵形,小羽片3-5对,卵形,末回裂片倒卵形至扇形,长约1cm,宽约0.5cm,不规则齿状浅裂,裂片先端具小尖头,脉简化为鞘状。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顶生或腋生,直径5-7cm;总苞片8-10,线形;伞辐12-20,长2-3cm,小总苞片6-10,线形;萼齿不明显;花瓣白色,倒卵形;花柱基圆垫状,花柱2,向下反曲。分生果椭圆形,长约5mm,宽约3mm,背棱湿着突起,侧棱扩大成翅;每棱槽内有油管3,合生面油管6;背棱显着突起,侧棱扩大成翅;每棱槽内有油管3,合生面油管6;胚乳腹面平直。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400-3300m的林下、草坡、水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肉质,有粗大分枝,表皮黑色,有特殊香气。

化学成分根含细辛醚(asaricin),丁香色原酮(eugenin),去甲丁香色原酮(noreugenin),香柑内酯(bergapten),镰叶芹二醇(falcarindiol),阿魏酸(fernl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胡萝卜甙(daucos-terol)。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疏风发表;散寒止痛。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腰痛;胃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粉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舌箭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舌箭药材名称龙舌箭拼音Lónɡ Shé Jiàn别名绿花杓兰、金龙七来源兰科龙舌箭Cypripedium henryi Rolfe,以根入药。生境分

  • 远志木蓝

    药材名称远志木蓝拼音Yuǎn Zhì Mù Lán别名虫豆柴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远志木蓝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单一或少分枝,

  • 圆叶娃儿藤

    药材名称圆叶娃儿藤来源萝藦科圆叶娃儿藤Tylophora trichophylla Tsia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功能主治主治风湿病,跌打损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米团花

    药材名称米团花拼音Mǐ Tuán Huā别名山蜂密;渍糖花、明堂花、大蜜糖花、蜂糖花、蜜蜂树花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蜂蜜树的叶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ucosceptrum canum S

  • 线叶金鸡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线叶金鸡菊药材名称线叶金鸡菊拼音Xiàn Yè Jīn Jī Jú别名大金鸡菊、剑叶波斯菊来源菊科线叶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

  • 球核荚蒾

    药材名称球核荚蒾别名六股筋、兴山绣球、水马蹄、鸡壳精、淮角筋来源忍冬科球核荚蒾Viburnum propinquum Hems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

  • 蝮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蝮蛇药材名称蝮蛇拼音Fù Shé别名土球子、土谷蛇、土布袋、土狗子蛇、草上飞、七寸子、土公蛇、土虺、灶土蛇、烂肚腹虺来源有鳞目蝮蛇科蝮蛇Agkistrodon

  • 钝叶蔷薇

    《中药大辞典》:钝叶蔷薇药材名称钝叶蔷薇拼音Dùn Yè Qiánɡ Wēi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钝叶蔷薇的根。全年均可采挖。原形态钝叶蔷薇,又名:美丽

  • 涩梨叶

    药材名称涩梨叶拼音Sè Lí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台湾林檎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doumeri(Bois)Chev.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接取细枝及叶,扎成把,晒干。原形态台湾

  • 赤小豆

    《中国药典》:赤小豆药材名称赤小豆拼音Chì Xiǎo Dòu英文名SEMEN PHASEOLI别名赤豆、红小豆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