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丁香楝实丸

丁香楝实丸

医学发明》卷五:丁香楝实丸

药方名称丁香楝实丸

处方当归(去芦,锉碎)附子(炮制,去皮、脐,锉)川楝子(锉碎)茴香(炒)各30克

上四味锉碎,以好酒2升同煮,酒尽为度。烙干作细末,每称药末30克,再入下项药:

丁香木香各6克全蝎13个 玄胡30克

制法上四味,同为细末,入在前项当归等药末内拌和,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妇人瘕聚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30~10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医学发明》卷五

医学发明》卷一:丁香楝实丸

药方名称丁香楝实丸

别名酒煮当归

处方当归(去芦,锉碎)1两,附子(炮制,去皮脐,锉)1两,川楝子(锉碎)1两,茴香(炒)1两(上四味锉碎,以好酒三升同煮,酒尽为度,焙干作细末,每称药末1两,再入下项药),丁香2钱,木香2钱,全蝎13个,玄胡1两(上四味同为细末,入前药末内拌和)。

制法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肝受病,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妇人瘕聚、带下。

用法用量酒煮当归丸(《活法机要》)。《景岳全书》引本方有没药五分。

各家论述凡疝气带下者,皆属于风,全蝎治风之圣药;茴香川楝子皆入小肠经;当归、玄胡和血止痛;疝气、带下,皆积寒邪入小肠之间,故以附子佐之,丁香木香为其引导。

摘录医学发明》卷一

猜你喜欢

  • 香砂藕粉糊

    药方名称香砂藕粉糊处方砂仁2~3克木香1~2克藕粉30~5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砂仁同木香一同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每次取1/5~1/3的药末,同藕粉及白糖一起放入碗内和匀,用刚煎沸的开水冲泡,搅拌成糊状

  • 防风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防风丸药方名称防风丸处方防风(洗)川芎天麻(去苗,酒浸一宿)甘草(炙)各60克朱砂(研,为衣)15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以朱砂为衣。功能主治主风痰郁热上攻,头痛

  • 加味茯苓半夏汤

    药方名称加味茯苓半夏汤处方陈皮(去白)1钱,半夏2钱(姜炒,则不动胎,为健脾化痰主药),茯苓3钱,甘草(炙)1钱,砂仁(炒研)8分,白术钱半。功能主治妊妇恶阻。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若瘦人兼热,加麦

  • 大效疏风散

    药方名称大效疏风散处方锦纹大黄(紧实者)3钱,鸡心槟榔2钱,旧陈橘皮(去白)2钱,朴消1钱,黑牵牛1分(半熟)。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婴孩小儿,惊、热、风、痰4证,结聚于胸臆之间,令儿昏困沉重,关窍不通

  • 安神益志汤

    药方名称安神益志汤处方柴胡、人参、麦门冬、知母、五味子、竹茹、茯苓、远志、生地黄、当归、甘草、黄连(姜炒)。功能主治伤寒虚烦,心悸微热,四肢无力体倦;又治伤寒6-7日,别无刑g症候,昏沉不知人事,六脉

  • 川芎三黄散

    药方名称川芎三黄散处方大黄(湿纸裹蒸)、川芎、黄连(净)、黄芩各等分。功能主治实热衄血。用法用量本方改作汤剂,名“川芎三黄汤”(见《产科发蒙》)。摘录《直指》卷二十一

  • 马绊绳散

    药方名称马绊绳散处方故马绊绳1条(烧存性)。制法上为细末,以少许掺敷疮上。功能主治鼻中生疮。用法用量外贴。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 肝炎Ⅲ号冲剂

    药方名称肝炎Ⅲ号冲剂拼音ganyan3haochongji处方藿香10克,佩兰10克,苍术10克,厚朴6克,橘皮5克,枳壳10克,大腹皮10克,木香6克,茵陈15克,焦三仙各10克。功能主治健脾化湿,

  • 星夏栀子汤

    药方名称星夏栀子汤处方半夏、南星、香附、石膏、栀子。功能主治痰火嗳气。摘录《类证治裁》卷三

  • 皱血丸

    药方名称皱血丸处方菊花(去梗)茴香香附(炒,酒浸一宿,焙)熟干地黄当归肉桂(去粗皮)牛膝延胡索(炒)芍药蒲黄蓬茂各90克制法上为细末,用乌豆700克,醋煮候干,焙为末,再入醋400毫升,煮至200毫升